本谱导航
Netor族谱总列表
Netor直通车
族谱赞助
相关族谱
1/2页 1 2 向后>>
褚姓  褚氏族谱

褚姓起源和历史发展状况(二)

褚姓起源和历史发展状况(二)
  
  
  
  中华褚氏家族网(褚衍超整理)http://www.chushiw.com
  
  崇祯四年(1631年)秋,山东登州游击孔有德叛变,率兵反明,攻陷陵县、临邑,抢占登州,击败济南增援官兵。翌年正月,孔有德攻陷登州、黄县、莱州等地,沿途大掠。崇祯六年(1633年)初,孔有德及耿仲明率兵渡海奔旅顺,请降于后金,回师攻明。山东连年兵灾,民众死伤无数,民力锐减,土地荒芜,国库匮乏,但是为了打仗,国家不惜加重赋税,加征田赋充饷,横征暴敛,特别是兖东鲁南地区首当其冲。当时峄县隶属兖州府,不但赋税尤重,还得将征敛物资负责运送到千里之外的战场。峄县人民已饥不可待,哪有钱物征缴,致使拖欠数额连年增大,物价飞涨,民众苦不堪言。
  此情此景,培公拍案而起,愤而上疏,要求减免山东赋税,并请免除兖东地区拖欠税额。但是却遭到崇祯帝的严厉切责。一疏不行,再上一疏。崇祯六年五月初一日,培公冒死上疏《请蠲兖东拖欠疏》。此疏开篇疾呼:“题为臣乡水火虽脱,劳民风鹤……窃念臣乡自逆叛飙起,顿兵弥年,皮骨尽于诛求,锋镝膏于原野,举二东之孑遗,亦岌岌乎!”继而述道:“惟兖东去登,千有余里,每有转输,往返月余。盖不独召买有费,脚价有费,而至于票催收验,以及于交割押解之处,刁捎留难,株次守候,又有费。加以军机征发急如星火,官司不恤,期之必取,拆屋鬻田,人不为售。至于以枷杖代券书,取脑髓充箕敛,而溽暑酷寒,又有卒填道路者,不知凡几。嗟嗟!小民之物力几何?惟正之供已堪摧心,而非份之索又复腹血。”“小民营营终岁,止此数亩而计,岁所人亩不能盈石。今上既有历年之征,则下必有分纳之应。财分则力不给,所欠仍归见年,其害一也。且积欠既多,考成必严,有司无以应命,则又行预征一年之法,以抵前欠,是前欠逋不偿,后逋迭至,展转蔓牵,重累何堪?其害二也。夫既私财竭于倍,所谓渴马守水,饥鹰获肉,虽日用刑责,不能惩贪而劝清也,必矣上行则下从,穷则心滥,必至之势,其害三也。”“何况臣乡三春告荒,斗米三钱,饥民嗷嗷待哺无日,……。”
  崇祯帝看罢培公此疏,深深感动,批准免除兖东历年大部拖欠赋税。兖东父老奔走相告,欢呼之颂,旷日持久。
  峄县是培公的桑梓之地,他平生尤为注念,时刻不忘家乡人民疾苦。他听说家乡来了难民,就节衣缩食,捐款资助难民。听说峄县苛捐杂税严重,就上疏朝廷。例如其中一疏曰:臣乡峄县,内迫防河,外迫防运,赋税之累,十室九空。一为额粮偏派之累,臣邑原额地一万七千六百余顷,黑子石田,粮银二万四千余两,加之辽饷一万三千四百有奇,另有重以兵饷加之,内有偏派之累。二为丁地飞诡之累,臣邑之丁一万有奇,而逃亡者强半,有奸棍包揽丁地,丁民之地虚之又虚,邑赋安输?三为夫马枉道之累,臣邑以征缴军物运往千里之登,运钱高于物钱十倍,夫马几绝。四为河夫帮贴之累,臣邑原有河道徭夫五百一十四名,每名工食十两八钱,由兖州府库银关领,今更为峄籍帮贴。伏乞敕下查议。此疏亦被崇祯帝恩准。
  崇视六年(1633),川陕地区连年受灾,各地农民纷纷起义,羌兵乘机入侵,官府借机敛财,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崇祯帝无法分身去川陕处理时局,只好委派强有力的钦差前往,就在这时,培公出任钦差巡按陕西川湖监察御史,兼任陕西茶马,巡视川、陕、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蒙古、湖北等地,都督军旅、安抚地方、纠弹贪官、查办商贸等,代天子便宜行事。
  培公走马上任陕西道,首先抓了两件事,其一是调集备府各营兵马,统一部署,统一指挥,严明军纪,集中兵力直攻羌兵。培公指挥有方,连战连捷,歼敌无数,俘获羌马望若云锦,全部交给督师洪承畴充当军用,大大鼓舞了军队士气,改变了原来被动挨打的局面。其二是整顿吏治,严肃查处徇私渎职官员。时有山西巡抚许鼎臣、总兵曹文诏等畏敌如虎,据城为窟,渔民以滋淫,陷城失地,生灵涂炭,坐弃苍黎,资以饱贼。真乃罪大恶极。崇祯六年七月十八日,德培公急奏皇上《参许鼎臣疏》。培公所参许鼎臣桩桩件件,有根有据,入情人理,可谓大义凛然,无私无畏,将个人生死荣辱置之度外。许鼎臣很快被革职查办。各省、府军政官员叹服,对培公无不敬畏,从而齐心协力、共赴国难。
  随后,培公巡视三秦各地,调查研究。督令各属,一边组织军民协力剿匪,一边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疏河溉田,劝植农桑,召回逃民、安置难民,抚慰伤残,恢复生产。同时积极上奏朝廷,拨付钱粮,征调军马,剿匪靖边,整个川陕道出现了生机。
  崇祯皇帝对培公的赤但忠心和无私无畏精神十分满意,并于当年(1633年)十一月十三日敕赠德培公御匾一方,上有御书:
  
  抨摘奸回振鹭车之风采,
  肃清辇毂兴骢马之歌谣。
  
  并下旨表彰,晋封培公及其妇人,其圣旨曰:
  奉天承运
  皇帝敕曰:御史,耳目之官,职任最称雄要。高皇钦定宪纲,尝谕台臣曰:风宪任得其人,自无壅蔽之患。朕是以程人为急,而询事考言不厌详也。既称风霜之任,可无华衮之褒。尔陕西道监察御史褚德培,宏深有识,劲正不阿,脱颖廷抡,宣劳使署。擢之花斑豹直,资其白简豸威,而尔正色立朝,柔不菇而刚不吐,披忠失谠;违必弼而愆必绳。至于抨摘奸回振鹭车之风采,肃清辇毂兴骢之歌谣。执法赫然,得之明试,可谓真御史。已是用晋尔阶文林郎锡之。敕命夫法官取称柱,后言牢固不挠也。其有建白则定,见定议屹如山岳,而直节乃见焉。尔为国家效忠,謇谔已著,其益务发抒靖献,不为回挠。殚尔耳目之职,为予明还之助,朕且有后命矣。
  敕曰:士人当官建白,率从平生所诵习者,慷慨而陈。乃下帷之际,谁实赞勉?以有成者,则御穷之配,功足多也。年既不延,恩无不逮。尔陕西道监察御史褚德培妻赠孺人高氏,毓粹儒门,俪芬哲士,主馈克隆孝养,综家不惮勤劬。构乙夜之寒灯,鸣机佐读,遂四方之壮志,脱珥助游。尔夫甫奋翮于云霄,而尔遽萎华于朝露。耸瞻柏署,已跻衣绣之荣。还顾兰闱,徒抱遗褂之叹。兹用仍赠尔为孺人。虽埋玉于鬣封,尚齐芳于豸史。
  敕命
  崇祯六年十一月十三日
  之宝
  
  同日,崇祯帝又下旨敕封培公之父褚化鳌为文林郎、陕西道监察御史,敕封其母曹氏为孺人。
  培公本来体弱,由于勤于王事,日夜操劳,终于身体不支,于崇祯九年(1636年)初还朝。虽在外任三年,并无钱财,行囊中仅有诗稿碑帖拓片及书册百本而已。回京后三乞归养,不准。崇祯九年春,复拜令巡视京营军旅,整顿军纪,由于培公治军有方,操练有素,兵强马壮,军威大振。崇祯帝亲临校场阅兵,见状十分高兴。他又向崇祯帝推荐了不少贤才,其中有同邑的姚牧。当时诗人赞道:“黄金塞要路,谁肯闻人名。先生亟怜才,耿耿羞逢迎”。一时被誉为“殿崇祯十年,浙江、福建等沿海地方盗匪遍地,贪官徇法,盐务告急。培公又奉旨任钦差巡按两浙盐政,因病未及到任,于崇祯十年(1637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病逝,时年53岁。临终唯以国事为忧,言不及私,献略未竟,英年早逝。旨令建坊,享食报府、县、乡贤祠。
  正人之人必先正已身,培公一生清廉简朴,清风高节。既使交于亲友,也未及言私。黄图昌(今台儿庄区马兰屯人,万历四十六年进士,晋阶奉直大夫,曾任陕西苑马司正卿,山西泽州知州)与培公同邑,小培公三岁,少时竹马,后同到陕西任官,与培公为儿女亲家。培公逝世前三天,黄图昌去探望培公,于病榻之侧二人握手眷眷,培公仍言未竟之诸事,见地甚悉,为圣主之忧是恨。培公逝世后,黄图昌泪如泉涌,悲痛不已,亲撰《祭褚侍御文》,叙述了他与培公四十余年挚情,其中言道:“公驰驱王事,腓腓先先,每归过里门,晤言才数晷而去。"为公废私,过门不入,足见培公之风。
  培公文采高卓,一生所著诗书颇多。计有《兰台谏草》、《城台纪蠹》、《茗牧纪言》、《秦牍》、《问蜀》、《人秦》、《嘤声社草》、《燕市艺》等,流传于世。培公四子:长子光铉、次子光铨、三子光镆、四子光崇。
  褚光铉,字鼎卿,幼时嗜学有志,岁贡生,授工部历事官。侍亲至孝,父有疾病,光铉公刺血书表祈以身代,后改葬父于微山,便辞去一切官职,在父亲墓侧盖了茅屋守墓。教书育子,赈济饥贫,义行多多。褚光铨,字衡卿,岁贡生,嗜学好古,枕籍经史,家中多有藏书,其一生不理外事,专以读书自娱,教育子孙为业,故其后人书香不断。褚光崇,培公四子,为兖郡鲁王懿宾,早卒。
  褚光镆,字剑卿,号见复,德培公三子。少时敦行孝悌,折节读书,经史子集,兵农诸书无所不读,文采飞扬,为名诸生,岁贡生。初授都察院历事,乘机博览群书,以诗词和古文名噪一时,著书甚多。光镆公继承父亲的遗志,创修了《兰陵褚氏家乘》,费尽千辛万苦,搜集资料,遍访诸族中黄发之传述,研讨墓、庙、观古碑碣,考证世系,参照国史帝谱式样,将传记、艺文收入谱中,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谱成,从而开创了兰陵褚氏家谱的先河。又于康熙五年(1666年)创建了家庙,制定了祭规。同时他又参加了《峄县志》的重修工作,积极支持韩庄石坝修建,为峄县社会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光镆公性至孝,其父改葬微山吕孟村,他与其兄光铉居庐守墓,蔓草荒烟,芒鞋徒步,朝夕省谒,风雨无阻,寒署如一,直到终身。光镆公享年73岁,生子六人,皆好学孝悌,治家有方。
  褚德堪,字宜禧,生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卒于清顺治三年七月(1646年)。任礼部儒官。子西,长子光铣,字名卿,号声服,庠生,以征南军功授泗州同知。次子光铎,三子光镖,四子光铭,皆以学、孝治家。
   褚德坦,鳌公第三子,字秀禧,号天朗,廪生,授内阁中书官。子三,皆以学成家。
   褚德增,化鲲公长子,字纯禧,号念云,增生,敕赠鸿胪寺序班。子二,长子光够,字琏卿,号语石,庠生,初任鸿胪寺序班,升任宿州同知,再任浙江武康县县丞。以勤劳卒于官,柩还时浙中父老泣送之。次了光鲳,庠生。
  褚德埙,化鲲公次子,字凝禧,号旦旭,明末清初时期人。自幼立志奋发读书,求学若渴,经文史术皆精,诗文出众,负有盛名,常居山求志,风逸清飘。明崇祯末年晋京,拟任经官光禄寺署正,因明朝将亡未及就职。清顺治初由选贡生被任为光禄寺署正,负责管理祭祀,署正为正四品衔。接着转任理蕃院院判,理蕃院历古无此专职,唯清初始设置,当时满州人入主中原,对中国境内各民族习俗、制规、典章不懂,才开设理藩院,专门收集、整理、研究、保管各民族制度。德埙公任院判三年,恪尽职守,谨慎细微,政绩卓著,升任刑部山西司员外郎加郎中。清官制:中央设刑部,在大区域设置清吏司,当时全国共设十七个清吏司,各清吏司郎中一人,正三品,员外郎正四品。德埙公上任后即着手清除积弊,平反冤狱,他在任时持躬克谨,殚虑唯诚,执法严格,不枉不纵,判案公允,政绩突出。为此,1651年8月21日顺治帝特赐德埙公御匾一方。御书:
  
  奉职秋曹小心克彰于夙夜,
  分猷比部劳勋允著于官方。
  
  下旨加封为奉政大夫,赏赐车服,诰封夫人杨氏为宜人。同日另旨敕赠其父褚化鲲为奉政大夫、刑部山西清吏司员外郎加郎中,诰封其母高氏为宜人。后来德埙公晋升本部山东清吏司郎中,晋中宪大夫,妻杨氏继种氏诰封为恭人,且赏金赐马。
  德埙公熟读法律,精于治狱,重事实,重证据,为了不枉不纵,夙兴夜寐,字斟句酌,不放过一丝蛛迹,不收受半分财物,所判案件无一冤者。同时他又对前任已判决的案件,重新复查,携卷赴京,与刑部尚书力争辩明曲直,重新改判,仅此就平反了许多冤假错案,世人称颂,“奉政”“中宪”恰如其分。
  他在山东任职期间,目睹战乱、天灾、人祸、重税、荒芜给人民造成的疾苦,心如绞痛,日夜关心着峄县家乡人民,奋然连续上书:《上兖东道书》、《上夏中丞劝开除荒亡书》、《再上夏中丞书》、《三上夏中丞书》、《再上刘司理荒亡赋役苦累书》、《上刘东道乞豁牵累并行节礼书》、《东道刘公祖豁牵累因托邵生转呈邑侯书》、《寿顾水部再渎夫役苦累书》、《谢顾水部夫役轮班书》、《拟驳裁革优免议》等奏文,得到了部、道、司各员重视,采纳了德埙公建议。峄县人民欢呼雀跃。一个审案的人,对份外的事,对事关国家人民的事心急如焚,锲而不舍地要求上司减免赋税、减轻徭役,治理水患,开垦荒地,革除弊政,造福人民,实非常人之举。
  德埙公虽身居显位,赏赐有加,但生活十分简朴,全凭俸银生计,每日粗茶淡饭,以俭自乐,无异于寒士。真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人。顺治十年秋(1653)年,德埙公致仕,退归乡里。游于泉林,作诗著文,十余年从不到城里。德埙公文集甚多,主要有《苏峄镜文集》、《排沙集》、《燕游草》、《笔花斋集》、《蟋蟀吟》、《观海篇》、《挂冠草》等。
  清康熙七年(1668年),巡抚山东等处地方督理营田工部尚实奏明皇上,奏章上说:峄县故臣褚德埙文学渊博,雅至过人,奉职秋曹,德泽普及,居官清慎,注念桑梓,利济民生,这样的清官却没有享受乡贤食报,伏乞皇上准奏。皇上很快恩准,享祀府、县、乡贤祠。德埙公子五:长子光钊,次子光镐,三子光钤,四子光锐,五子光钵。以长子光钊最贤。
  褚光钊,字显卿,号微水,拔贡。初授中书,掌朝廷敕诰。顺治六年(1649年)时,姜环在山西叛乱,祸国殃民,皇上命端重亲王博洛统率六师往以征剿,并派光钊一同前往参谋军事。平叛得胜回京,升任工部员外郎。又有荆南道三山地区豪强巨卿作乱,皇上派他去督理三山,光钊公到三山后,采取得力措施,很快处理了积弊,打击豪强巨卿,伸张民怨,平息了事态。并且一路往返,观察各地官员,违法者当即肃清。皇上敕封褚光钊为奉政大夫。光钊子六,孙十九,皆有学业。
  兰陵褚氏自明掘起显达后,人丁旺盛,人口众多,徙居各地,支系繁衍。人才辈出,不乏能读书治学,科举成名之人,或以军功,或以恩泽,任官就职,报效国家,造福人民。其中任职州同、同知、儒官、舍人、州丞、县丞、主簿、将军、千总、序班………多人,事迹散见于各省、市地、县史志中,无法统计,仅《兰陵褚氏家乘》各册分别记载的就数不胜数,难记齐全。为此,明清两朝兰陵褚氏人物事迹,在此不再一一叙述。
  数千年的封建阶级社会,经过千万次的阶级博斗,终于在二十世纪初期民主革命的洪流中灭亡了。但是人民只是看到清王朝的覆灭、中华民国成立,根本没有取得最后胜利,仍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重压之下。中国人民继续在流血,继续在奋斗,在这支队伍里面的褚氏人民,同样继续在流血,继续在奋斗,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内争民权,外抗敌寇,奋力杀敌报国,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里只能试选几例,简介如下:
  褚敬灿,字子临,一字君宜(1872——1946)。23岁得中秀才,1897年拔贡,1903年清末最后一科举人,尤善书法。子临公质朴精勤,刚毅沉稳,济贫善施,特重民族气节,憎恶贪官污吏。清王朝曾委任为峄县知县,子临公誓死不受,北洋政府也委以官职,他坚辞不就。日寇侵华占据鲁南时,子临公积极组织抗日活动及地方政权建设,广泛结识抗日志士,与日伪开展殊死斗争,为抗日战争做出积极贡献。
  褚敬坤,博学能文,见义勇为。适逢战乱不已,民不聊生,国无宁日,敬坤公拍案而起,组织武装,除暴安良,杀富济贫,方园几十里地主豪绅纷纷逃窜。后被国民政府招安任命为旅长。其长子思温就职军族。次子思良精于歧黄,救死扶伤。
  褚思振(1867一一1955),生性孝悌,侍双亲至孝,并行侠仗义,有胆有识,对帝国主义,来华洋鬼子侵占我领土,欺压我人民尤深恶痛绝,因而年过半百还毅然参加以孙美瑶为首的山东建国自治军,任营长。1923年5月6日,与孙美瑶一起在临城南(今薛城区沙沟)津浦铁路列车上掳走六国洋人三十多人,扣押在抱犊崮绝顶,作为与北洋政府淡判的人质。震惊世界,史称“民国第一案”。其后孙美瑶接受招安,其军队改编,褚思振任营长、参谋长等职,后归乡种田,终老乡里。
  褚雅青,原名褚敬青,1902年出生。幼聪颖,有见解,志宏大,自幼人庠。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投笔从戎,南下福建、广东投军,任连长等职。1926年参加北伐,作战勇敢。27年开始学医,29年毕业后先后在南石、马兰、周营开设医院,以行医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雅青公对日寇侵占我东北三省的暴行义愤填膺,愤然赋诗曰:“山河破碎吾心碎,世浊无处不冤魂。雅青愿为苍生故,弃医寻法闯天门”。随即又南下武汉、九江等地寻找中共党组织,未果,回枣庄后开办了枣庄煤矿矿区工人文化学校,并将广仁医院从周营迁至枣庄,一边教工人学习文化,一边行医,同时培养先进青年,寻找党组织。32年10月,中共徐州特委派郭子化来枣庄,以行医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雅青公结识了郭子化,同时又利用亲扁关系,丛衍瑞、张光中等一批地下党员也来到枣庄,雅青公加人了中国共产党。1933年6月,中共枣庄矿区区委成立,褚雅青任委员。34年冬在郭子化、褚雅青的组织下,建立了以褚思沛为首的中共沙沟区委,以褚子方、褚庆林、褚庆云为首的中共沙沟支部。37年1月,雅青公被派到运河两岸开展武装斗争,38年3月,褚雅青与朱道南、刘景镇、郭致远一起组建了抗日义勇总队第三大队,褚雅青任三中队队长,又任抗义日勇总队军医处处长。39年4月任苏北邳县陇海游击支队(八路军一一五师南进支队)作战参谋,不久又任“山纵”十四区队参谋长。40年调回运河支队工作,41年任峄县县大队副大队长,褚衍佩任副政委。1942年4月20日,日伪军数千人进攻我微山岛,褚雅青任副总指挥,次日上午九时战斗打响,十时,雅青公不幸中弹,仍坚持指挥作战,被敌包围后饮弹自尽,壮烈殉国,时年四十岁。微山苍苍,运水泱泱、雅青英名,山高水长。爱国诗人孙倚亭赋诗赞曰:“我爱雅青勇出群,半生革命逐风尘。隐身自擅黄歧术,除恶人称‘黑煞神’。百战英雄常藐敌,一朝湖水竞成仁。而今湖水明如镜,历数英雄更忆君。”
  褚玉璞,字允山。自幼聪明好学,性刚烈,胆识过人,习武功,有谋略。清末诰授光禄大夫,改任奋威将军。清亡后,任直隶督办,国民政府时任河北省保安总司令。玉璞忧国忧民,敢于惩处赃官污吏、豪强恶霸,为民除害。
  褚思惠,字子宽,(1896—1945),台儿庄区涧头集镇孙庄村人。赋性刚直,主持正义,常与豪强恶霸作斗争,素有民族正义感。1926年为国民革命军北伐当向导,1929年参加反封建恶霸斗争,1932年在共产党员褚雅青帮助下,参加革命活动。1938年春,日寇沦陷峄城,思惠公亲率褚庆密、褚庆堂、褚庆道、褚庆平、褚庆安等子侄40余人成立地方抗日武装,首先驱散了日伪特务王亚平等反动武装,保全了涧头集一带群众的安全,从此他为人民所依重。1939年率部加入共产党所领导的鲁南抗日运河支队,任七中队队长,迭次还击贾汪、台儿庄、峄城等处的日军的扫荡。此后又率子侄五十多人参加了八路军鲁南自卫军独立团,任营长,战斗在运河两岸,屡获战绩。1940年秋,由于叛徒出卖,思惠公被捕,并抓其全家老少20余口,家产亦被席卷一空,后经组织营救获释。1941年5月,他率部突袭伪军大队部,活捉叛徒伪大队副大队长耿序堂。1942年1月24日,率部夜袭台儿庄火车站,打死日军伍长清水和站长,歼灭鬼子五人,俘虏副站长及伪军二十多人。1942年5月,任运河支队第一大队队长,率部夜袭枣庄,只弹未发,生擒枣庄维持会会长大汉奸刘晓峰。年底,思惠公亲率百余人深人峄城官庄一带袭击敌人,在激战中身受九处弹伤,仍坚持到战斗胜利。43年夏,思惠公坚决反击伪军冯子固、孙业洪的进犯。44年任运河支队一营营长,配合新四军攻克日布汉奸头子龙西贞的老巢。45年2月12日夜进攻扒头山日伪据点,思惠公首先冲人敌阵,不幸牺牲,时年49岁。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思惠公作战勇敢,冲锋在前,身经百战,与日伪作殊死战斗。党和人民为纪念这位英雄,在涧头集立“杀敌报国”碑,以励后么。
  在国内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民主革命运动中,还有许多褚氏先贤,他们捐躯报国或者英勇奋斗,都做出了不朽业绩。
  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在改革开放和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褚姓广大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勤勤恳恳,无私奉献,在各行各业中,又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专家、教授、企业家、改革家以及党政公务人员、军人将士,为国家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也应该指出,在褚姓的妇女中,在褚姓家庭中的那些做夫人的人,她们同样具有崇高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奉献精神。她们不但自己已经为国家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为家庭作出了贡献,为褚姓的成功作出了贡献,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在国外以及台湾、港、澳地区,褚姓人们或留学、或经商、或从政,他们始终不忘祖国、怀念先祖,思念家乡,心系国家建设,渴望国家统一和平,兴旺发达。他们爱国爱家,维护祖国尊严,投资国家建设,为中华民族的统一,繁荣昌盛作出了巨大努力。
  自我们的始祖褚师到现在,已经2600余年了,经过这2600多年的繁衍生息,现今褚姓人口已有百万以上,从辈数上推算起来大体应在百代人左右。从居住地来看,全国各地均有褚姓人口居住,东北、河北、山东、安徽、山西、河南、江苏、浙江、云南较为集中。少数迁居日本、美国和东南亚国家。
  兰陵褚氏仅是褚氏的一分支;自五公祖至今也有770多年历史,已29世人。现有男性人口约6万人。居住遍布国内外,以鲁南、苏北地区较集中。现有人口中班辈有修、敬、思、庆、衍、福、宏、昭、为、宪等。
  
  四、兰陵褚氏文化
  
  (一)家乘
  兰陵褚氏原无家谱,其原因可能是贫穷修不起家谱,也可能以前有谱中间断修失续。到了明朝时德培公多次想创修兰陵褚氏家谱,由于忙于王事,无暇顾及。清初光镆公继承父志,费尽磨难,终于创修了《兰陵褚氏家乘》。
  光镆公奔波各处,“搜之碑碣之纪载,访诸族中黄发之传述,自五公祖而下迄于今凡十世,此皆世系之可考者,录而附之于后,其生卒居葬字讳职位咸详述焉”。由此可见,兰陵褚氏家谱的始祖只能上溯到宋元时期的褚五公,这样,光镆公就已经把兰陵褚氏的始祖向前推进了400多年,这是十分了不起的成就。
  既然是南常褚氏,为什么题额兰陵褚氏?先人解释说:“吾族自汉已为峄人,按峄本兰陵郡,此见于史传,有可据者,故见复祖家乘题额曰‘兰陵褚氏,,不忘旧也,今仍以兰陵题额”。南常为一村,峄县为一邑,兰陵为古郡,当然应为“兰陵褚氏”。既然是家谱,又何叫“家乘”?谱侧重于世系,“乘,,意为列国时晋国的国史,含有世系、史籍等意义。我们的家谱内容齐全,象史书一样,所以称为“家乘”。我们家谱不单有世系,还有字讳、职位、居葬、生卒、妻氏、封号的记载,还有《序》、《跋》、凡例、服图、家庙、家范、纶音(圣旨)、传记、艺文等内容。它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文物文化价值。之所以采用了这种制式,是因为光镆公在创修时吸纳了国史和皇家家谱的式样,有些族制族规完全采用了皇家典章制度,如五服图、祭祀典规以及文字书写格式等。
  兰陵褚氏在三百多年里,先后曾六次修谱:创修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丙申季秋,由光镆公领修并作序;重修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由明选公领修,由邑侯长白忠琏、墨水周秩、东武丁愈及明选公作序;续修(三修)于道光九年(1829年),由明晰公、翔和公领修,由邑侯津门梁宝常、东牟杨梦寅和明晰公作序.四修于同治九年(1870年),由十九世慎彝、慎干、慎遍及二十世修孝、修献诸公领修,修孝公作序;五修于民国四年(1915年),由修益、修曾、修缙、敬法、思荣诸公任总理,修孝、思荣公作序,修曾公作引言,庆芝公为之作跋;六修于一九九O年,由衍浩兄领修,庆霖、衍浩、衍元、衍章及朱广清分别作序。
  《兰陵褚氏家乘》中收入明崇祯帝纶音三篇,清顺治帝、乾隆帝纶音七篇;收入《峄县志》人物传三十余篇,《兖州府志》人物传一篇,人物世德传记一0二篇;受敕封、诰赠、旌表的孝、德、节妇女一百一十四人传记。还专立艺文卷,收入疏、书、文、记、诗、辞、赋等艺文五十余篇(集)。连同世系卷共有十一卷十八本。
  创修家乘时,兰陵褚氏自十一世起班辈排行规定十六字:
  化德光懋廷文成明慎修敬思庆衍福宏
  重修时又继宏字辈以下增续排行十六字:
  昭为宪守继世敦行珍念正训传毓其荣
  六修族谱时,再次继荣字辈以下增续排行十六字:
  立存忠孝大恩泽恒邦泰宗兴裕厚祥同。
  
  (二)家祠
  家祠即家庙。“庙所以藏魂,墓所以藏魄,故古者祭庙而不祭墓,其祭庙之典虽规制之隆,杀不同贵贱,皆得以自尽。记曰:君子将营宫室,庙为先良以人本乎,祖而报本”。意思说建庙祭庙,是祭先族之灵,知道报本。所以光镆、光錩二公出资,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创建了褚氏家庙。家庙座落在南常村,北枕九顶山、奶奶山,位在下延山脉高隆处,汉建阳县故城南门外,座北朝南,庙东庙西各有小溪自北向南,南面是沃野千里,再西临微山湖,甚得风水。
  褚氏家祠为明代坊式殿堂建筑,南北长九十三弓三尺(合168公尺),东西宽二十二弓二尺(合40公尺),占地十亩有余。庙前有侍御史德培、刑部德埙二公神道碑,碑高三米以上,德培公神道碑由大书法家董其昌书丹:
  “明钦命巡视两浙盐政使陕西道监察御史褚公讳德培字集禧号嵩华之神道”。
  德埙公神道碑有书法家孙新吉书丹:
  “清刑部山东司郎中奉政大夫褚公讳德埙字凝禧号旦旭之神道”。
  其往后为神道,神道长近七十弓(约120公尺),两旁植数百棵古杨。神道北首东西两边各有三座旌旗座,旗座直径三米有余,高约三米,植千年古槐数株。家庙殿堂十九间:前殿五间,正中大门,上悬“褚氏家祠”四个镏金大字,大门对联为:
  根深叶茂衣冠旧
  露濡霜凝俎豆新
  
  大门两旁有礼仪二门,抱柱对联为:
  图史尊彝世表清华之望
  衣冠礼乐代称孝友之宗
  
  过前殿有飨堂,飨堂正前门匾是:“光前裕后”四字,东间匾是“兰台衍泽”四字,西间匾是“司寇贻谋"四字。飨堂至后殿楹联为:
  百世蒸尝勿替
  千年俎豆常新
  世受国恩颁紫诰
  代承天雨锡黄麻
  平生厚德昭家塾
  累代深仁著义仓
  飨堂四周各有千年古柏数棵,碑碣数筒。碑文现已无存。飨堂东西各有厢房三间,一为义塾,褚氏子第皆免费人学;一为义仓,以赈济本族因灾荒困者。东西厢房有楹联云:
  忠烈曾传唐宰辅
  人文犹见晋衣冠
  父子大夫两部第
  祖孙三代承恩泽
  唐宰辅曾传谏节
  汉儒林续补史篇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后面是后大殿,正中高悬“忠孝名臣”四字,大门联为:
  芬流柏府
  泽衍兰台
  抨摘奸回振鹭车之风采
  肃清辇毂兴骢马之歌谣
  奉职秋曹小心克彰于夙夜
  分猷比部劳勋允著于官方
  代狩三秦豹狼屏迹
  巡视两浙奸鬼潜藏
  后大殿内有神龛、香案、供桌、香炉等物,皆质地精致。神龛上供奉着褚氏列祖神牌。正中供奉着御史公与夫人高氏画像:御史祖端坐太师椅上,虎皮褥垫,头戴乌纱冠,身穿猩红血色朝服;太夫人头戴凤冠,身穿龙凤袄,雍容华贵,淑丽端庄。此画像为画师曹维汉(湖北襄阳人)敬绘。正堂高悬明崇祯皇帝钦赐侍御史官衔对:
  抨摘奸回振鹭车之风采
  肃清辇毂兴骢马之歌谣
  
  清顺治皇帝钦赐刑部祖官衔对:
  奉职秋曹小心克彰于夙夜
  分猷比部劳勋允著于官方
  以上所述各匾额、楹联,除钦赐外,均为王侯公卿大家名人手书。
  家祠后有庙地若干亩,由专人耕种。
  褚氏家祠始建于一六六六年,殿堂轩宇,气势恢宏,藏经贮典,文物璀灿,屹浑浑之大观,溢洋洋之灵气。历经多次修葺,保存完整,为方园百数里少见之古迹。一九五一年,被南常小学校借用,一九六六年文革中,遭到严重破坏,仅保存正殿五间。然历日月之迁延,经风霜之剥蚀,瓦檩则参差脱落崩坍,墙楹则倾斜松然弗固。一九九六年,赖各级各界人士支持协助,褚氏族人慷慨解囊,得以修复,飞檐斗拱,蔚为壮观。由衍章撰文“重修家祠碑记”,勒石以垂。
  另于清初顺治年间,在峄县城西街(后因建坊取名牌坊街、御史街),为褚德培侍御史建“名臣坊”一座,已毁于一九六六年文革中,牌坊上对联、传记失考,仅记得正、背面大横批联为:
  忠孝名臣褚德培
  清朝鸣凤真御史
  ——董其昌书丹。
  
  
  五、现状及图强(略)
  
  
  
  (古体字有的不能写出 特请原谅 唐朝前后名字以 http://www.chushiw.com/shownews.asp?id=18 图片上写的为准。)
  

族谱资料

【1627号谱】族谱资料(总1059号) 兰陵褚氏家族理会告族人书 修改取消
【1627号谱】族谱资料(总1060号) 兰陵褚氏家族理事会章程 修改取消
【1627号谱】族谱资料(总1061号) 褚氏家族理事会成员守则 修改取消
【1627号谱】族谱资料(总1080号) 褚姓起源和历史发展状况(二) 修改取消
【1627号谱】族谱资料(总1081号) 褚姓起源和历史发展状况(一) 修改取消



网同族谱号:1627
本谱未与园区关联
族谱世系树
本谱共1代
本谱由Netor用户【chushiw】建立并维护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关于NETOR | 招聘信息 | 联系邮箱 | 策略联盟
Copyright (C)2000-2024 netor.net.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Netor网同纪念 客服电话:400-088-0131 微信:15011475923 微博:关注Netor纪念
沪ICP备17033281号 上海圣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