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谱导航
Netor族谱总列表
Netor直通车
族谱赞助
相关族谱
鮮于姓  鮮于氏族谱

族谱介绍

    鮮于家族、箕子後裔
  從朝鮮半島、回故國懷抱
  
  增進民族情感,團結民族力量
  
  中華民族與大韓民族的深厚關係,一向為人所深信不疑。根據歷史的記載,大韓民族的始祖是箕子,正是三千多年前殷商末代暴君紂王的叔父,於殷商亡國後被取代天下的周武王封在朝鮮,成為今日韓國人的始祖。
  箕子,既然是紂王的叔父,則論起血緣,當然也是我國古代聖君商湯的子姓後裔。如果循著這個方向一步步推溯,那麼中、韓兩個氏族同出一源的親密關係,當然就清清楚楚擺在每一個人眼前了。
  
  繁衍河北漁陽地區
  大韓民族的始祖-箕子,在我國的早期歷史上,也是一位備受歌頌讚揚的賢士。根據史書的記載,他名叫胥餘,於紂王即位後以長輩身分出任殷商的太師,並且封為子爵,國於箕,所以稱為箕子。紂王即位後,暴虐無道,箕子屢諫不聽,他就在傷心之餘,披髮佯狂為奴,後世有一首很有名的琴曲「箕子操」,據說便是當時箕子佯狂後「痛宗廟為墟」而作的歌。
  周武王克殷後,仰慕箕子的賢德,曾經訪以天道,他就做了「書經」上那篇著名的「洪範」,陳述天地之大法。其後,他被周武王封於朝鮮,可是卻始終不肯對周天子稱臣,這種氣節,益增後人對他的崇敬。
  商湯的後裔,以箕子為始,跑到朝鮮半島上變成了「外」國人,然而,十分有趣的是,不久之後,箕子後代子孫有人跑回中國來,恢復了本籍。這就是本文所討論的鮮于氏和鮮氏,他們的祖先,都是來自朝鮮半島的箕子子孫。
  原來,當箕子跑到朝鮮開創了另一個局面之後,曾經仿照故國的制度,把自己的支子仲,封在一個叫做「于」的采邑,因此,仲的後裔也仿照故國的習慣合鮮、于二字作為自己家族的姓氏,其後逐漸的播遷,又遷回了中國,使得鮮于氏也變成了屬於中國人的一個姓氏。而單姓的鮮氏則是自鮮于氏分支出來的。關於鮮于氏和鮮氏的輾轉得姓過程,歷來姓氏古籍都不乏詳盡的考證文字,包括「古今姓氏書辦證」所記載的。
  「周武王封箕子於朝鮮,支子仲食采於于,子孫因合以鮮于為氏」以及「尚友錄」所說的「子姓,殷後,周武王封箕子於朝鮮,支子仲食采於于,子孫因以鮮于為氏」等。
  從朝鮮重歸故國,以鮮于為氏的家族,自漢代以後,便一直以河北的漁陽地區(今北平市以東、天津市以北、長城以南、豐潤、遵化諸縣以西之地)為繁衍中心。因此,一直到今天,不管是鮮于氏或鮮
  氏,都仍然世代相沿相襲著「漁陽」的堂號。
  
  鮮于文宗孝行感人
  漢代以後鮮于氏的主要繁衍於漁陽地區,有鮮于文宗和鮮于輔二人的事蹟可資證明。鮮于文宗是一位出了名的大孝子,他七歲喪父,由於其父是在種芋時去世,所以每年其父的忌日,他都抱芋嗚咽,終身如此,感人至深;鮮于輔,則是後漢三國初期的名人之一,曾跟從袁紹破公孫瓚,後來歸附曹操,封侯拜將,顯達當世。
  其後,南北朝時期北齊高官至太子太傳,於周武帝入伐時,毅然打碎周武帝所送的瑪瑙酒鍾,表示不肯背叛故主,後來周兵入鄴,諸將皆降,獨有他被執不屈而死,忠義感人的鮮于世榮,也是當時的漁陽人。
  唐代天寶年間的鮮于仲通,鮮于叔明兩兄弟,也是當時赫赫有名,發揚家聲的人物。這兩兄弟都涉學明經而經財務施,前後出任大唐天子的京兆尹,都有很好的治績,被長安的老百姓歌頌為「前尹赫赫,後尹熙熙」。
  這兩兄弟當時在朝廷上的高官厚祿,也令人稱羨,作哥哥的鮮于仲通,曾經當到獨當一面的劍南節度使,名畫家顏真卿還曾為誌其墓。做弟弟的鮮于叔明,更是青雲得志,不但高官至尚書左僕射,到了唐德宗時,更被封為薊國公,「新唐書」上面,便有他的專傳。
  
  宋明之際人才輩出
  鮮于叔明的裔孫鮮于侁,於宋神宗大行新法時,更是一代名臣,敢於公然忤犯當權的王安石,曾經被他的老鄉大文豪蘇軾稱讚為「上不害法、中不廢親、下不傷民」,以為「三難」。後來新法失敗,出居相位的另一文豪司馬光,也稱讚他「子駿(其字)福星也」,足見當時鮮于侁的名望之高。當然,這段時期鮮于氏的名滿天下,也是可以想見的。
  自鮮于侁之後,鮮于氏和鮮氏家族便在四川開展了長期的盛況,宋、明之際,四川的這個家族人才輩出,聲譽隆盛無比,除了嘉定年間精通天文、地理、曆數、堪輿等術數,及分技、制行和雅,一時名儒皆師事之的大學者鮮于天之外,同一時期四川灌縣的鮮大年,於出任綿竹縣令,是一位不為豪強所撓之好官,民間凡有廢墜,前任縣令逡巡不敢為者,悉免戍。明代永樂初年,四川馬湖鮮原,於出階州知縣時,也以有善政而為人所重。
  當然,從以上的敘述,亦可知鮮于氏的簡化為鮮氏,由來已久。宋、元之際,鮮于氏和鮮氏在四川的興盛如斯,那麼,在咱們的老家漁陽,情形又是如何?這一點,只要從元代與趙孟頫齊名的文士鮮于樞的事蹟,相信就可以了然於懷。
  鮮于樞,是當時的漁陽人,意氣豪邁,博治能文,工書畫而善詞賦,於至元年間官至太常主簿,晚年則閉門杜客,自號「困學士」,名其居為「困學齋」,所著的「困學齋集」和「困學齋雜錄」都備受後世學者的推崇。
  後人遍佈全國各地
  這段時期,除了漁陽和四川之外,其他地區,也紛紛出現了姓鮮于和鮮氏的人家。譬如,明朝時,山東棲霞就出現過一位出知順慶縣,廉靜寡欲,為政治民秉於至誠,尤加意於學校,去官後為郡民懷之的鮮延年。
  由此可見,與韓國人同宗的這一支箕子後裔,在中國大陸上,是老早就已經處處可見的。
  
  「五百年前是一家」中華民族姓氏宗族考源。
  堂號:漁陽堂
  族譜:正大光明、景開文運、定立安邦、永世其昌。
  家傳先業、順守義方、立朝於靖、在國為良。
  
网同族谱号:6014
本谱未与园区关联
族谱世系树
本谱共1代
本谱由Netor用户【鮮于文柱】建立并维护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关于NETOR | 招聘信息 | 联系邮箱 | 策略联盟
Copyright (C)2000-2024 netor.net.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Netor网同纪念 客服电话:400-088-0131 微信:15011475923 微博:关注Netor纪念
沪ICP备17033281号 上海圣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