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氏续修宗谱续:
古语云:"水有源,木有本,人皆知之,千流万派,出于一源,千枝万叶,生于一本.
人老念故土,年迈溯根源,吾边氏祖籍江西省吉安府吉水县,元末世乱,迁于金陵,后奔江北而游于楚,察其不善,复登舟而入淮安转迁海州天差乡,东海潘家荡,择其仁里而居之.吾一世祖昶公创业垂统,新御家邦,德培子孙,应如螽斯,洪武登基,大明鼎盛,建立各场,运邑鱼盐,公为边家庄一正总灶,未几人丁,繁盛参差不一,各总灶分门余等,一门繁衍于明朝万历年间,自正跋扈十副立基大小边庄潘家荡地,二门延传至十世祖克公公于清朝乾隆年间自海州迁入阜宁东乡射河南岸,即今之射阳县阜余乡,大,二,三塔子也,兴家立业,枝繁叶茂,越来子孙越为繁荣.
近些年来,各姓都在续修宗谱,吾氏宗亲,亦要求强烈,族众纷云"国家纪纲,非史无考,家族世系,非谱无传,祭祀祖先,怀念先辈,乃是中华民族之传统,亦是吾边氏宗亲之美德,更是每个族宗子孙之职责.既可对不遵纪守法,不孝敬父母,不尊重长辈者进行教育,又可激励后人奋发向上,团结起来,为振兴中华作贡献.先前裕后,荣宗耀祖,这与历代党政编写史志相一致.吾族十四世族正红公唯恐荒疏失序,于四十年代初特请刘秉炎先生等缮写籑修,迄今已五十余载,然吾族子嗣,十之八问其父,能答其名,问其祖,则喃喃不清,究其宗系则茫然也.以致辈列混淆,亲疏失序,不亦痛哉!吾氏人口众多,星居各地,线索不清,据边氏宗谱备考记载:"十世祖克公公自海州迁入阜宁东乡射河南岸,相传七世从未与海州族众相联络."故经射河两岸地区族众代表会议多次研讨商定,拟分系分房进行,即对阜宁东乡射阳河两岸边氏族众子孙予以登记,进行续修.同时下决心克服人力财力诸多困难,派代表北上海州,寻找同宗,问其根源,终因年湮代远,战祸灾荒,人口变迁,亲疏难辨,上祖下辈,亦无谱证,况且全族统修组合甚难矣!故此谱为边氏宗(支)谱,亦称射阳边氏宗谱.
吾族修谱按四十年代初修的谱牒为依据进行续修,但依据现实情况做了一些改革,列如男女全部以姓名登记入谱,吾族中包括婚娶婚嫁者有中专以上文化学历者,以及才华出众者须详载谱中,藉以荣宗耀祖,亦为后世之楷模,女氏有才德超群者,更当载入谱册;对有女无男者列入女婚男嫁,负责赡养、按我姓氏班辈起名者,根据自愿可以接受为嗣;过继者更不列外;个别女多的不愿全部入谱者亦不过分勉强.
这次修谱是在族兄中中集等人积极倡议支持下进行的,他们勇挑重担,冒严寒顶热日,沐雨栉风,不辞劳苦,辛勤奔波滨海、阜宁、如皋、射阳县的阜余、陈洋、合兴、新洋港、合德等地,寻找同宗,走访联系,动员登记,筹集资金,他们为祖上争光,为后人造福,精神可贵,实为吾族众之表率。
吾族修谱,在族众共同努力之下,历时四年方才完稿,吾虽求学数年,但知识粗浅,加之资料考证不全,时间仓促,谬误难免,望后裔优秀者,再续修时,予以完善,谨此为序。
公元 一九九五年岁次乙亥仲春
十六世孙 建 坤 谨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