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氏統一字輩(55字)來源 
 63代清聖祖仁皇帝(康熙61年(1722年)所賜15字:
 宏、聞、貞、尚、衍、興、毓、傳、紀、廣、昭、憲、慶、繁、祥。
 
 清道光年間宣宗皇帝續賜10字:
 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
 
 清同治年間穆宗皇帝再續10字:
 鼎、新、開、國、運、克、服、振、家、聲。
 
 民國初年袁世凱頒發名派20字: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懿、常、裕、文、煥、錦、瑞、永、襲、世、緒、昌。
 
 天下一曾無二曾,現在曾姓的中國人,都是一脈傳自鄫國太子巫,是真正的上古聖君夏禹的後代,名副其實的四千年。
 
 鄫國歷經夏、商、週三代,直到春秋時代 (公元前 567年) 才被莒國所滅。懷著亡國之痛的太子巫逃奔到魯國,其後代為紀念故國以“鄫”為氏,後去邑旁(即“阝”旁),表示離開故城,稱曾氏。
 
 曾氏家族長久以來未被外族或外姓冒姓的記錄,是少有的幾個來源純正的姓氏之一,因曾姓先前是一家,所以對於同姓聯婚,曾氏家族一向嚴格禁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