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谱导航
Netor族谱总列表
Netor直通车
族谱赞助
相关族谱
1/2页 1 2 向后>>
石姓  石氏族谱

族谱介绍

    水流千里必有其源,木生万枝定有其根。谱之一书,关系最重,祖宗之所自出,子孙之所自分,胥此焉。考否则不如崇韬之哭子仪,姓闵者谓己出於子骞,未之有也。一、序
  水有源,木有本,人秉天地钟灵毓秀之气,受体于父母,立身于天地之间,血缘相承,繁衍生息。
  
  上古人有名无姓,在历史长河中,或因官爵、封号、封地、祖名、技艺、特长、地名等因素做为本宗自家的标识,姓氏始立也。姓氏雏形于周,春秋战国已降,人皆有姓可属,且代代相传。有姓无宗缺谱,如乱水横流,泾渭不分,亲疏咫尺难认,其不悲哉!如果宗谱有据,如万木秀于大林,各自有根,虽天涯海角亦近亦亲,万古流传,不使湮泯者,谱籍之功也。
  
  国不可无史,无史则不知兴衰更替之缘。家不可无谱,无谱则伦常失序。热爱祖国,热爱民族,寻根问祖,此乃整谱之要义。继往开来,用以培育我群体之向心凝聚力。
  
  我石姓,肇自黄帝公孙轩辕氏,周先祖后稷得姬姓,发祥于西岐,凡十五传至文王姬昌,十六传武王姬发,有同母少弟康叔者封于卫,流传至春秋时,有个公孙石碏的居卫国大夫之职,其子厚与卫庄公少子公子州吁,沆瀣一气,弑桓公于郊饯中。公子州吁立(公元前719年),实厚之谋也。当时石碏因年老致仕无力阻止,就设计将其诱至陈国而诛死,石碏之因公废私,大义灭亲,匡卫定君,深得朝野敬重,称为纯臣。周王室特破例定石氏之后为世袭卫国大夫之职。时值周姬子孙十万之众,议卜地而各迁祷于宗庙,上配天象,下画地理,定野受躔,石碏后世子孙敬慕石碏人品,尊石为姓。石姓其始也。
  
  石碏之十七世孙石奋,其父赵人也。秦灭六国,赵亡,避乱徙温。公元前二百零五年刘邦渡滑县白马津东击项籍,奋时年十五岁,随刘邦为书吏。奋为人敦厚慎行,堪称楷模。为景帝师,景帝母窦太后尤器重之,又举为武帝师,其子建、甲、乙,庆同时在朝,皆以驯行孝谨著称,景帝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每石一百二十斤),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奋享年期颐,史家立传,州县立志,温县西关有庙祠,门前有下马碑,惜其在建国后坟平祠拆,温县祖谱在横扫四旧中已遭搜罗待焚,有族人冒险将祖谱窃出才免入火口,得以完壁留世。
  
  家史是国史的局部。国史家史是密不可分的连体,可以互补阙如,国运的兴衰与家族的命运休戚相关,我祖辈的几次大迁徙都发生在社会大变革的动荡之中。如我祖万石君奋祖,二十九世世贵祖,敬瑭祖及各支大迁逃者是耶。
  
  人有善恶贤愚,草木有良莠曲直。我辈虽愚,谁人不望子孙贤孝有为,那有甘愿子孙忤逆的,我今不树榜样,不思报本敬祖,怎望子孙孝我敬我思我念我。饮水思源,人子岂可忘本,慎之勉之。
  
  今为人之子孙,他日人之父祖,千秋之后形消骸灭,所存者唯姓名业绩而已,载之谱籍留于后世,人之望也。
  
  万石君奋祖之后世世代代居温,四子中除我长门建外,都因官迁居外地,谱中都有详载。在二十九世孙中,世泰世贵世枝兄弟中,世贵一支迁居济源繁衍生息,世世昌盛,富甲一方,功名咸集其门,在传至二十三世至二十六世时,遭元明更替之乱,朝元暮明,战火濒仍。怀府八县地处交战腹地,生灵涂炭,死伤流亡十不存一,石氏二门老坟被挖,故西留养有老坟坑古名。照祥祖在上次续谱时称北宋杨家将所为,不知有何根据。我有两个猜测:其一,因石敬瑭是二门人,二门坟地被挖是契丹灭后晋所为。其二,是北宋杨家征北时被抄,亦是恨后晋割地予契丹,但此仅适用二门。长门逃散,系元明动乱所致。照祥祖原资料欠缺,已无法核实。照祥家境窘迫,中年娶妻无后,死于荒年,一说逃荒潼关。现在南杜仅有一家石姓,所住宅院系照祥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卖给堂弟立法,地契与其他文件现存于破房内,唯独没有谱籍。
  
  迁逃各支传留至今均为二十世左右,按惯例三十年一世推算,正在六、七百年间,明初洪武二十一年和二十二年(1388—1389)由山西洪洞潞泽大迁民,充实其中原之地。南杜周姚二姓即由洪洞迁来,王姓是元朝至元年间迁来。石姓是当地老户。当地人有口皆碑,环村东南有一岭名为石(音佘)家岭可证。岭下土地均为石姓所有,石家战乱逃散,空下大片土地,但迁民畏惧当年显赫一时的名门望族石氏,不敢迁入,官府为之状胆曰“石三家怕他咋” 。由此可见一出一入这就是历史。垣曲东石谱载,立族人石敬系明朝举人,后为直隶开州长垣知县。据史料称,明初朱元璋曾几次开科取士。石敬由举人而进士,正是所说的功名人之佐证。石家在内杜遭此动乱之后即一蹶不振,近世又遭民国三十一年蝗虫旱灾,或逃荒或饿死,又遭日寇践踏。现在仅存一户,忆昔抚今,真是叹沧桑之巨变,感时事之渺茫。
  
  南杜本土石姓没落了,迁出各支人丁兴旺,正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余壮年在外,晚年有意整谱。无奈遭横扫封建文化之劫,文史典籍,统付一炬。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伦理乖常尊卑不分,同宗形同陌人,不识祖讳者大有人在,家史断续。
  
  正是山复水尽之际,济源马洞石体仁传抄之祖谱面世,给这次整谱提供了原始依据。余拭此谱指引,查阅史料,对照典籍,大江南北,黄河上下,几经寒暑,访古问今,求同存异,务求翔实,以无庸置疑的史料补原谱之不足。追本朔源,从石姓之源上溯姬姓,又从后稷追踪到黄帝公孙轩辕氏,五千年文明史,来龙去脉有根有据。温县奋祖之二十九世孙世贵迁居济源,又延续二十三到二十六代时,又从济源迁逃各地,照祥祖所整之谱,丝环相扣,填补了现有各支谱籍之不足。如石沟一支,垣曲东西石二支,韩旗一支,东蔡庄一支,南寨嵩县一支,均各有谱,但本支以上之根,与横向关系,却都茫然无序。更有甚者,东添浆一支,其祖尊为三老佚名,老大老二在哪里?谁都不知道,照祥祖之谱提纲挈领,纲呼目应,上承温县老谱,下启各支榫头,其功不可没,虽然有些欠详或传说需要澄清,亦瑕不掩瑜。另有宜阳石陵石敬瑭之后改为白姓一说,决非子虚乌有之空穴来风。在契丹灭后晋之际,将重贵及宗室掳至黄龙府(吉林农安),其逃漏者改姓为白,肯定有之,只是不知道在哪里而已。
  
  谱中尚有不尽人意之处,奈我才疏学浅,阅历有限,膺此重任实感力不从心,但我不负重,更待谁何!小子岂敢让焉!期待新的资料出现,补缺纠偏。诚惶诚恐,草草结序!
  
  
  南京迁青海民和县石氏民和县硖门乡石家庄《石氏源流》碑文记载:“石氏祖籍南京主司巷人,洪武年间来至西宁,……后居腰路石家庄、硖门。”
  我红山石氏一脉,祖籍南京珠子巷。始祖于明洪武元年携家眷辗转历年,后定居于青海老鸦峡。生三子,长子迁徙止甘肃红山红豁岘,二子迁止明和,三子坐守老鸦峡。我红山一脉乃长子大爷之后。
网同族谱号:4883
本谱未与园区关联
族谱世系树
本谱共2代
本谱由Netor用户【shishi542061】建立并维护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关于NETOR | 招聘信息 | 联系邮箱 | 策略联盟
Copyright (C)2000-2024 netor.net.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Netor网同纪念 客服电话:400-088-0131 微信:15011475923 微博:关注Netor纪念
沪ICP备17033281号 上海圣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