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谱导航
Netor族谱总列表
Netor直通车
族谱赞助
相关族谱
陕姓  陕氏族谱

族谱介绍

    前言
  
  这是我的一位同族红欢提供给我的资料,不敢掠美,贴出供同族瞻仰。是为幸事。
  
  同根同祖,血脉相连。我陕氏家族是一个古老而又带有传奇色彩的家族。原属西羌,同现今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之一的羌族为同宗同根。随着时代的变迁和长期的战乱,先人们离开故地,渐渐迁居东部部分省区,同当地人们共同繁衍生息,逐渐融汇到汉族大家庭中来了。现在偶而从报端上也可看到有我陕族个别人活动的报道,但离开临汾一带,很难碰到我陕族人,偶遇一陕姓人氏,立感无比亲切。有着“一个陕家掰不开,骨头筋肉密相连”的一种自然情感。
  我东二里陕氏家族,自先祖母算起,也已有十二代了。上百年的时间里,人丁先后发展到东二里、天坛里、十里垣等村,并有部分乔居四川、甘肃、太原、临汾等地。随着改革开放,今后也定有我族之人向外地发展。水流千里归大海,不管走到那里,都带着陕氏的基因,东二里村总是他的根。这一点是永远不能改变的,这正是我们本次建“志”的旨意之一。
  国有国史,县有县志,家族是国家和社会的一个细胞,理应也需有自己的记载,从而以史为鉴,激励教育后人,发扬优良的传统,创造美好的未来,此谓之本次建“志”的旨意之二。
  时景迁移,人文变换,三百年的历史,虽说弹指一挥间,但我东二里陕氏家族经三百年之沧桑,可谓是人丁兴盛,枝繁叶茂,而其间亦有人心涣散,本族相争之事发生。虽有“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说法,但总觉缺乏一种凝聚力。为唤醒我东二里陕氏四方后裔的正气、骨气、争气,营造一种同心协力与世抗争与时俱进的家族氛围,此谓之本次建志的旨意之三。
  由于历史及多种原因,我陕氏家族建志,几代人的努力均化为泡影。本次建志成功,得益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并我陕氏家族的奋发图强精神。由18代孙陕惟宁牵头成立了编辑组,陕克奇、陕桂令 、陕克成、陕鸿军等人到处寻觅资料,回忆访问查找残缺的碑文,核对祖宗牌位,反复论证史料。历经十余年的时间,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很多心血,到现在基本具备了印制条件,遂付之以梓。如有遗漏之处,有待今后补充。
  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再加资料不全,不免有不少纰漏之处,望族人批评指正。
  
   陕族第十八代孙陕克学
   二OO三年三月二十六日
  
   陕氏家族简史
  “树有根,人有祖”。我陕氏之祖古为西羌。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其近衡山,河关县西南羌地也。县地千里,所居无常,依随水草,地少五谷,以牧产为业。其俗族无定,或以父名母姓为种号,父没则妻后母,兄亡则纳,故国无鳏寡。不立君臣,强则分种为酋豪,弱则为人附落,以力为雄。杀人偿死,无它禁令。其兵长在山谷,短于平地不能持久,而贯于触突,以战死为吉利,病终为不祥。虽妇人产子,亦不避风雪,性刚坚勇猛,得西方金行之风焉。
  “彡”与“ ”为羌姓,二字合为“ ”(音衫)。始祖 霸西羌粮祖也,主祖 珍,延安同知,陕西宏农里人。生有四子、苞、荣、芬、茂。因战乱转辗到曲沃,后来有的住在临汾靳村,有的住在绛县绣楼村。茂住湖广公安村;次子荣住浮山陕曲村。湖广公安村的 茂是明朝天顺甲申年进士,上京赶考,新继位的宪宗皇帝朱见深不识“ ”字,面问当朝内阁李贤,李答“ ”同“陕”,又知主祖是陕西人,故御笔改“ ”为“陕”,从此以“陕”为姓,至今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主祖陕荣在陕曲立家创业接宗传代,传四世陕柱时生四子名为泰、裕、禄、祺,分为四院,长子陕泰为南院,陕裕为后院,陕禄为西院,陕祺为北院。五世后院陕裕传至九世陕天佐、陕天佑时,陕天佐之母一因生活窘迫,二因家庭不和,携子天佐,孙邦锡、邦兴、邦魁寄居本县城东门外东山(称东二里陕家),陕天佑之子名东全,留居陕曲。
  天佐之母领一子三孙居东二里后,以驮煤卖炭为生,全家齐心协力,艰苦创业,家道逐渐富裕起来,天佐更名为“聚富”,祖母身后未与丈夫合葬,所以东二里有以“母”立祖之说,以上三代人都埋葬在东二里祖坟(柿子树坟),有“陕氏支祖之墓”碑文印证。后来,邦锡、邦兴居天坛村,邦魁住东二里村。生三子国胜、国德、国越,都葬在南窑顶股子坟内。陕国越后辈迁居蔡家坡、十里垣村。
  陕聚富、陕邦魁父子艰苦奋斗、克勤克俭,量入为出,而数十年家道颇富,子孙满堂,起室数间为讲学地,昼则耕作,夜则读书,乡人对陕氏兴起不能理解,却讲起一段神话:
  传说:祖母带领子孙艰苦创业感动了神仙,有一天下午,一位白胡子老头牵着一匹白马,驮着一条白褡要求借宿,当吃完了晚饭后,白马和老汉都不见了,却留下了一个白褡子,放在家堂窑里,过了几天不见那个老头来取走遗落的东西,祖母心想这褡子里装的什么东西,于是用手一摸是两块元宝,就把东西收起来放在一边,等白发老头回来拿他的东西。后来家里有了困难,祖母心想先借用一下,等以后有了再还给人家。取出一个后发现褡子里仍有两个,每次都是如此,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从此盖房子买地就富裕起来。
  这个钱褡子的故事传说了几百年,人们都信以为真。其实,财富都是人用双手创造的,陕门的兴起是陕氏祖辈勤劳节俭,用辛苦和汗水换来的。一世、二世人为致富奠定了基础,三世、四世、五世峥嵘岁月艰苦创业。如三世陕国胜,是个管家有方的人,对乡党亲友也很憨厚,对家业兴起起了很大的作用。除此以外,还有陕国德、四世陕俊、陕秀、陕慧、陕聪、五世陕丕谟、陕丕基都是有才干的人。据查,东二里的房屋大都建于这三个世代。六宅院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1836-1842);七宅院建于道光年间(1851-18 );八宅院建于康熙十三年(1674);这个时期人丁兴旺,陕族分为十宅。陕国越之子孙住蔡家坡、十里垣称一、二、四宅,其余住东二里。陕秀之子丕本为三宅;陕聪之子丕基为六宅;陕慧之子丕谟为七宅;陕杰之子丕文为八宅;陕俊之子丕承为五宅;丕武为九宅;丕畅为十宅。这些人家业颇富,修桥铺路,为乡党亲友排难解纠,无不义所当为殚精竭力而为之。做了一些慈善之事,受到社会赞扬,名声大振。如县志记载三世陕国胜、陕国德,四世陕秀、陕聪、陕慧皆因子孙居官,清皇例赠儒林郎。五世以后家道逐渐凋零。万事成败人是决定的因素,陕门的衰败原因主要是人丁败,六世“子”字辈计有19人,但大都过早去世,生者无几。如子铣、子钧、子镛、若芝均早卒,其妻周氏、张氏、杨氏、和周氏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丈夫死了之后,守节行孝抚养子孙,虽受到当时社会的旌表,但男人过早过多的逝世,不能不说是衰败的主要原因。
  陕门的经济状况也呈波浪式时起时伏。在清同治年间落到最低点。相传光绪三年遭旱灾,五宅之子饿死而绝后,七宅在同治年间光绪年间只有北窑顶三亩不毛之地。没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然也出过一些不肖子孙。如六宅门第陕庆梓不务正业,吃喝嫖赌,拆房卖地。死后孤零零埋在祖坟外边……以诲后人。
  陕氏是耕读之家,历世也出过一些有学问之人,但没有做过大官。县志记载,陕丕基署蒲州府教授,任沁水县教谕,陕子瑛署寿阳县教谕,任绛县教导(志下439、440页)。陕大经,廪生,同治六年十二月参写封典碑文(下674页),同治十三年参于增修县志,职采访(上77、82)。陕大绪,字赞卿,民国二年任县议会会长,会同地方士绅禀请知事马耀垣呈准,豁免新荒银一百九十七两四钱九分七厘(上209页);民国三年与知事张作霖等分工十段重修城池(上74页),事后挂金字牌匾一面上书“众志成城”;民国十三年以司务员代理公款局局长(上364页)。陕茂林,民国元年任财政科科员(上357页);民国三年任教育科科员(上358页);民国二十七年系浮山中医研究会负责人。陕泽昌,字润生,山西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下447页),任县立高校教员(上381页)。
  我们的先人是勤劳文明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少人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过一些有益的事情。
  陕族是以勤俭为本。清末民国年间又兴盛进来。家家骡马成双,鸡羊成群,粮积盈仓,修房买地刚刚兴起,1937年就爆发了日本侵华战争,人们逃难奔命数年,在日寇的三光屠刀下,家产损失大半。天有不测风云,1943年又遭旱灾和蝗灾,为了渡饥寒典房卖地。1946、47两年,阎锡山的六十一军和蒋介石的中央军(胡宗南部)到处抓鸡、牵羊、派款、抓壮丁。真是国无宁日,民不聊生。战争给国家带来了创伤,给人民带来了灾难。直至1948年土地改革时,陕家已是万失一空,名为“财主”,实是破落“地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社会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此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我陕氏门第依历史潮流而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步。为此,不少人参加了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首先冲破封建枷锁的是女辈。陕月香后改名陕亮,中共地下党员,是当时抗日政府的女村长,后南下福建,在教育出版社工作至离休。1946年陕明(党员)、陕秀芳(党员)、陕晋芳,参加了解放军,先后参加了解放洪洞、翼城、运城、临汾、太原的战役。1948年随军南下到四川、西康、甘肃为民主革命流血流汗;同时有些人参加了地方工作,进行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建国前有陕亨吉、陕泽昌,建国初有陕克学(中共党员)、陕柏龄、陕惟宁(中共党员)。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陕清芳(中共党员)、陕桂龄、陕桂芳、陕鸿君、陕克珍(中共党员)、陕克成、陕竹梅。文革后参加工作的有陕国庆、陕鸿庆、陕今清、陕今瑞、陕今凤。他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半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大多数是先进工作者。现已逝世的二人陕泽昌、陕克珍,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立传记入史册。(见浮山政协文史资料第二辑、山西人物志第九辑和临汾地区教育系统人物志94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消除了多年来套在陕氏家族项上阶级成份枷锁,从而焕发了全族的勃勃生机。二十年间,陕族子弟凭着诚实、自信、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的精神,在不同的岗位上(有领导干部、人民教师、工程技术人员、个体专业户、私营企业主)做了大量的工作,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人才,受到上级的表彰和乡邻的尊敬,我们相信,在以后的岁月中,我族子弟定能发扬光大陕氏家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与时俱进,为祖国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陕族第十八代孙陕维宁
   1990年12月25日初稿于城关中学
   1999年10月13日修稿于东二里家
  
  
  
网同族谱号:1544
本谱未与园区关联
族谱世系树
本谱共1代
本谱由Netor用户【陕纯瑜】建立并维护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关于NETOR | 招聘信息 | 联系邮箱 | 策略联盟
Copyright (C)2000-2024 netor.net.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Netor网同纪念 客服电话:400-088-0131 微信:15011475923 微博:关注Netor纪念
沪ICP备17033281号 上海圣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