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谱导航
Netor族谱总列表
Netor直通车
族谱赞助
相关族谱
1/5页 1 2 3 4 5 向后>>
爱新觉罗姓  爱新觉罗族谱

愛新覺羅宗譜

《愛新覺羅宗譜》共8冊,即:星源吉慶、甲冊、乙冊、丙冊、丁冊、戊冊、己冊、庚冊。《星源集慶》冊為直系皇室冊,甲、乙、丙、丁冊為宗室冊,戊、己、庚冊為覺羅冊。《愛新覺羅宗譜》原稱《玉牒》。清初沿襲明制于順治九年(1652年)設宗人府,掌皇族屬籍,並纂修皇族譜系《玉牒》。清代《玉牒》始修于順治十八年(1661年),嗣後每越十年續修一次,至1921年共修28次。清制定顯祖(努爾哈赤之父塔克世)以下子孫為宗室(黃帶子),興祖(努爾哈赤之曾祖福滿)、景祖(努爾哈赤之祖父覺昌安)之子孫為覺羅(紅帶子)。宗室記入黃冊,覺羅記入紅冊,共為《玉牒》。愛新覺羅氏之宗譜,1909年以後停修三次,最後一次修續的《愛新覺羅氏宗譜》是在1938年出版的,由《愛新覺羅氏宗譜》修譜處根據瀋陽故宮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保存的《玉牒》,將直檔所記者統行編列橫表之內,並改稱《玉牒》為《愛新覺羅宗譜》。
  
  新賓境內的愛新覺羅氏祖努爾哈赤的三祖父索長阿後裔均為覺羅,記入己冊。索長阿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祖父覺昌安的三兄,“甯公台”六貝勒之一,居住在“六祖城”之一河咯噶善城。該城址初步認定為新賓永陵鎮草蒼北溝內的羅家堡子古城址。索長阿共生5子,長子履泰,次子務泰,三子綽奇阿注庫,四子龍敦,五子飛龍敦。務泰生6子,長子隆蘇,次子威准,三子望喜,四子務巴泰,五子僧額,六子洞峨洛。洞峨洛生5子,長子枯邁,次子龍錫,三子祿赫,四子圖蘭,五子圖祿。龍錫生2子,長子阿哈,次子阿塔。
  新賓支愛新覺羅氏始祖為阿塔。阿塔生於明崇禎六年(後金天聰七年,1633年),滿洲鑲藍旗人。由副理事官歷任,康熙七年升山西巡撫,康熙八年降為四品官,康熙二十五年九月授永陵副尉,康熙三十年六月授永陵總尉。康熙五十六年卒,年85歲。生子13,長子德特赫,次子鳳庫,三子福海,四子緩山,五子留格,六子察馨,七子察庫蘭,八子特克新,九子尹登,十子察庫丹,十一子哲爾懇,十二子巴圖,十三子賽必圖。阿塔由巡撫降為四品,康熙二十五年授永陵副尉,乃攜家帶子由京城赴永陵任上,途經新賓上夾河腰站村時,見此地山青水秀,即將家小安置於該村,他另攜十二子巴圖赴永陵上任。阿塔自京城來關外赴任時,共攜來7個兒子,即留格、察馨、尹登、察庫丹、哲爾懇、巴圖、賽必圖。除十二子巴圖安置於永陵居住,餘6子皆安頓在腰站村。五子留格居住在腰站村街裏,六子察馨住前街,九子尹登住勝利村(距腰站2裏)北山根底,十子察庫丹住西頭後街,十一子哲爾懇住村東頭,十三子賽必圖居後臺子。這六支形成了今天腰站村滿族愛新覺羅氏的六大支派。
  阿塔舉家遷回新賓後,即形成了新賓滿族愛新覺羅氏宗愛新覺羅氏今天主要居住在上夾河、下營子、永陵、嘉新賓鎮等鄉鎮。
  《愛新覺羅宗譜》現藏新賓圖書館,為甲、乙、丙、丁戊、己、庚共7冊,缺第一冊《星源吉慶》。近年來,肇恒奇、肇毓勇、肇祥禎等肇氏子孫均在續修宗譜。他們曾數次研究出版本支宗譜,肇毓勇已編出初稿,但終因無專人投入,以及經濟拮据等原因,而未能實現。
  
  愛新覺羅氏是滿族老姓,有悠久歷史。這個姓氏源于金代的“交魯”姓,在金代為小姓。經元、明、清的三四百年間的繁衍,發展為滿族重要姓氏。尤覺羅脈系是個龐大的氏族“哈拉”(hala),支脈繁多,分佈也很廣,分化出眾多的子氏族“穆昆哈拉”(mukunhala)。
  
  愛新覺羅氏最初使用的姓氏,據文獻記載為佟。明朝人和李氏朝鮮人都留下了許多有關愛新覺羅氏家族的珍貴史料。如茅瑞征說:“奴兒哈赤佟姓,故建州枝部也。”傅國說:“萬曆戊午夏四月,故龍虎將軍建酋佟奴兒哈赤初發難,襲我撫順關,陷之。”張鼐說:“奴之祖曰佟教場,建州衛左都督僉事也,生佟他失。有二子,日奴兒哈齊,速兒哈齊。”曾經見過努爾哈赤的朝鮮主簿申忠一在萬曆二十四年從佛阿拉回國後,記努爾哈赤祖父名為“佟交清哈”,還說努爾啥赤自稱佟姓。努爾哈赤在其致朝鮮國王的回帖中,也自稱為“女直國建州衛管束夷人之主佟奴兒哈赤。”在努爾哈赤家族早已改為愛新覺羅氏以後的十八世紀末,朝鮮史家李肯翊還堅持努爾哈赤佟姓之說。因此,可以肯定愛新覺羅氏早期本以“佟”為姓。
  
  努爾啥赤之“佟”姓如何而來?這要從他19歲結婚時說起,他的結髮妻子(元妃)是佟佳氏。佟佳氏之父為遼東巨富塔木巴彥,漢譯為“佟巴彥”,努爾哈赤入贅佟家,遂隨妻姓佟。此外,他為提高自己的地位和身份,提高聲譽,也需要強調猛哥帖木兒家族的血統。猛哥帖木兒家族既以佟(童)為姓,那麼與努爾哈赤既用“佟”姓又用“覺羅”,這是什麼原因呢?“覺羅氏”就是金代的“交魯氏”。努爾哈赤又以覺羅為姓,根據之一是他表彰功臣時多次賜姓覺羅。其繼承人皇太極亦如此。另據乾隆上諭亦有“若我愛新覺羅姓之祭神”之語。據《金史》載, “夾谷曰仝”,仝者,同也,即夾谷漢姓曰仝,同同,同、童、佟三者音同,因此,有的史書譯全為童或佟。鄭天挺先生說:“朝鮮李朝《太祖實錄》書與《龍飛禦天歌》時代相若,所據皆當時記錄,而一稱童猛哥帖木兒,一稱夾溫猛哥帖木兒,蓋一用漢姓,一用對音。”這說得很清楚明瞭。努爾哈赤一會自稱“佟”姓,一會又自稱“覺羅”,原來是同一個姓氏。“覺羅”系以居住地而得姓,漢譯角落,引申為故里老家之意。後來由於日久年深,氏族繁衍和遷徒,於是形成了人口眾多的覺羅氏族。
  在努爾哈赤後期,“覺羅”的涵義又發生了變化,即由代表愛新覺羅整個家族而轉為特指這個家族的旁系,即疏族——塔克世堂兄弟的後裔。於是,“覺羅”就從姓氏變成了身份地位的代稱。姓愛新覺羅的人,就分成了皇家嫡系(直系黃帶子〕即宗室和旁系即覺羅(紅帶子)。自努爾哈赤始,其宗室用愛新覺羅這個姓達300餘年。滿族使用姓氏有自己獨特的習慣,“凡公私文牘,稱名不舉姓,人則以其名之第一字稱之若姓”,因此,在官方文獻中極少見到“愛新覺羅”這個字樣。
  愛新覺羅氏的後裔為什麼有取姓為“金”、“肇”等漢姓的呢?有說,“愛新覺羅”漢譯為肇姓, “愛新”漢譯為肇,因此猛哥帖本兒被追封為“肇祖原皇帝”。肇者,起始者也。又說,“愛新”漢譯也為“金”,“愛新覺羅”即“金姓”,清朝皇室貴族和金代統治者出於同一部族。上二說法都是因為沒有把握住事物的本質而產生的。其實,早在清朝初年順治追封肇祖原皇帝之前,早已使用“愛新覺羅”姓氏,這點皇太極加以否認:“然大明帝非宋帝之裔,我又非先金汗之後”。可努爾哈赤為鞏固以其為首的女真貴族的統治,強化其家族神聖不可侵犯的獨尊地位,在覺羅前面加“愛新”,“以示其異”,從而構成了一個新的姓氏“愛新覺羅”。其餘的覺羅氏則於前俱加土“民”字,構成了“民党羅”,其族屬眾則以地名為氏,以與愛新覺羅氏相區別,於是,愛新覺羅氏即取得了至高無上的獨尊地位,成了“國姓”。這樣, “愛新覺羅”就不應認同為“肇”姓、“金”姓、“金之遺族”等意思,而應是“金子般尊貴的神聖不可侵犯的覺羅族”的意思。這也是神女吞朱果誕育努爾哈赤家族這一神話產生的根本原因,也是努爾哈赤反復強調自己的始祖為上天所生(君權神授)的基本依據。
  
  愛新覺羅氏家族按血統親疏分為宗室與覺羅,“以顯祖宣皇帝本支為宗室,系黃帶,六祖(其餘的)子孫俱稱覺羅,系紅帶,以別之。”另有獲罪而未除氏者,系紫帶子。愛新覺羅家族在有清一代享有特權,因此,無人願捨棄其姓氏。直至清亡後,族人則皆冠以漢字單姓,只宗室支,仍姓愛新覺羅,但“宗室與人私生子,則不入屬籍,賜姓口覺羅禪,猶言非正支也。”
  
  愛新覺羅姓氏400餘年的演變,首先表現在-名字的漢化上,如福臨、玄曄、乾隆等名,即已漢化。據史載:乾隆“命取‘永綿奕載’四字為近支宗室命名行派。……道光丁亥,欽定續擬‘溥毓恒啟’四字。咸豐丁巳,又欽定續‘燾闓增祺’四字,均見諭旨。”取名已經漢化,但“愛新覺羅”這個姓依然不變。
  辛亥革命以後,愛新覺羅氏族成員,除極其個別的,多冠以漢字單姓。起冠漢字姓規律為:一、以滿語意思冠以漢字。愛新,漢譯為“金子”,即以“金”字為姓,如清末肅親王善耆之女金璧輝、清高宗五子榮純親王永琪之七世孫金啟孮。另如金寄水等。二、以名為氏。清末以後,以父祖名字得姓者,有湯、英、祝、榮、永、萬、成等。如新賓支遷於黑龍江哈爾濱的幾個分支,“溥”字輩的湯武涉之子孫,即以“湯”字為姓至今。湯武涉生有五子,為“毓”字輩,長子湯毓琮,次子湯毓琰,三子湯毓琢,四子湯毓瑁,五子湯毓睜。他們的子女則為湯偉剛、湯洋、湯巍(女)、湯偉紅(女)、湯偉玉(女)、湯雋東、湯雋王嬴。湯偉剛之子,即湯武涉之曾孫,為湯靈嶽。溥哲後改名為洪哲,其子孫即以“洪”為姓。瀋陽的肇鳳來(毓字輩)之侄肇恒增,據其父輩名之首字而改肇姓“鳳”。恒增同輩亦有用“恒”為姓的。三、以“肇”(或趙)為姓。居於新賓的愛新覺羅氏除上述冠以“湯、洪”等姓氏者外,絕大多數冠以肇姓,乃緣因肇祖猛哥帖木兒。但索長阿一支之後裔則沒有冠以“趙”姓。其他地方愛新覺羅氏有冠“趙”姓者,如努爾哈赤第十三子賴穆布之後裔在20世紀40年代改姓肇(或趙)為金,遼寧省北鎮縣賴公堡一帶賴穆布的後裔也以金、趙為姓。美術學家愛新覺羅•溥仙,又名趙師興。四、將愛新覺羅簡化為“羅”,並以之為姓。我國著名語言學家羅常培即是。五、原姓不變。極少數愛新党羅氏之人仍然使用原姓,如愛新覺羅•溥儀、愛新覺羅•溥傑、愛新覺羅•毓(上品下山)等。一些地方的愛新覺羅氏,也有冠以其他姓氏的,但都不忘其愛新覺羅的舊姓。如居於北京等地的愛新覺羅氏冠以金、羅等姓,居於遼陽的冠以海姓,居於瀋陽的冠以肇、德、洪、鳳、恒、鐵、毓、濤等姓,新賓這支除冠以肇姓外,還有冠以依、羅姓的。
  愛新覺羅氏字輩問題。《愛新覺羅宗譜》自清肇祖原皇帝猛哥帖木兒以下24代世系,自18世以後改漢字姓“肇”。可在《宗譜》中既沒出現“愛新覺羅”這一姓氏,又沒出現漢字“肇”姓,這是滿洲個氏族修譜的共同特點,即姓、名不連寫。愛新覺羅氏字輩是有史可查、有據可證的。近幾年來,一些書刊雜誌上刊登的愛新覺羅氏的字輩多是不正確的,原因都是以《玉牒摘要》《肇白山世代要則》序中的《肇白山百字派》來作為愛新覺羅氏字輩的。此字輩中只有“胤弘永增祺”是愛新覺羅氏字輩,其餘的根本不是愛新覺羅民字輩。
  綿奕載溥毓恒啟燾閣(錯字,應該為“闓”)其餘的根本不是愛新覺羅字輩。
  
  正確的愛新覺羅氏字輩應為:胤弘永綿奕載,溥毓恒啟,燾闓增祺。這14個字輩是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 《玉牒》上所定的字輩序和字輩數。愛新覺羅氏宗譜從1909年以後停修三次。最後續修的《愛新覺羅氏宗譜》是在1938年出版的,是由愛新覺羅氏宗族修譜處根據瀋陽故官光緒三十二年保存的《玉牒》,將直檔所記者統行編列橫表之內而成,並改《玉牒》為《愛新覺羅宗譜》。1938年修續愛新覺羅氏宗譜的同時,溥儀又添了12個字,即“敬志開瑞,錫英源盛,正兆懋祥”。至此,愛新覺羅氏字輩為:覺、塔、努、皇、福、玄(這是肇氏宗族自認的字輩首六字)、胤、弘、永、綿、奕、載、溥、毓、恒、啟、燾、闓、增、祺、敬、志、開、瑞、錫、英、源、盛、正、兆、懋、祥。
  
  《愛新覺羅宗譜•己冊》世系中所記為興祖直皇帝福滿第三子索長阿的後裔。索長阿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祖父覺昌安的三兄,為清前寧公台六貝勒之一,住河咯噶善城,此城位於永陵鎮後溝羅家堡子後的臺地上,距赫圖阿拉城9公里,為清前六祖城之一。索長阿有5子,為努爾哈赤的伯、叔。此5子在努爾哈赤起兵“復仇”的過程中,參與了阻止和加害努爾哈赤的活動。史料對綽奇塔和龍敦二人的活動記述,尤為詳細。
  
  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父親塔克世被明軍李成梁部下殺害與古勒城後,年輕的努爾哈赤為報父祖之仇,以十三副遺甲起兵,征討仇人尼堪外蘭,這在愛新覺羅宗族中產生強烈的反響。宗族中五祖子孫在龍敦的煽動下,聽信明朝邊臣的傳言和威脅,“皆歸尼堪外蘭”,從而極大地削弱了努爾哈赤剛剛興起的勢力。在五祖子孫中,索長阿的第四子龍敦成為宗族中反對努爾哈赤的核心人物。以龍敦力代表的族人千方百計地阻撓瓦解努力哈赤的勢力,史料中關於這方面的記載頗多。明“萬曆十二年初!王祖之子龍敦…¨唆薩木占口:‘爾妹見在我家,汝可與我謀殺噶哈善(努爾哈赤妹夫)’”。薩木占聽其言,帶領族人遮殺于路。太祖聞之,聚眾往尋其屍,兄弟中皆與龍敦同謀,竟無往者。太祖帶數人往尋之,族叔尼瑪蘭城主棱敦止之曰: “族人若不怨汝,焉肯殺汝妹夫,汝且勿往,恐受其害”。當努爾哈赤率部欲攻取兆佳城時,龍敦亦暗中遣人將此密告兆佳城主李岱,致使努爾哈赤勞師往返,一事無成。龍敦又頻繁地策劃刺殺努爾哈赤,五祖子孫“同誓於廟,欲謀殺太祖”,使努爾哈赤寢臥不安,每“睡到半夜,聞門外有步履聲,即起佩刀執弓,將子女藏於僻處,令後故意如廁,太祖緊隨,以後之體蔽己身,潛伏於煙突側。”竟致利用妻子的身體掩護自己,以防族人的刺殺。甚至當他抓到族人派來的刺客,仍懼怕其勢力,不敢殺掉,以免族人以此為口實,興兵問罪,而以竊牛名釋之。此時努爾哈赤是何等的艱難。
  
  刺殺努爾哈赤不成,索長阿的第三子綽奇塔又與六祖寶實之子康佳和覺善三人同謀,“糾合哈達國萬汗兵,以渾河部兆佳城主李岱為嚮導,劫掠努爾哈赤所屬的瑚濟寨而去”。
  索長阿的子孫在努爾哈赤創業時,全力地阻止遏制其勢力的崛起,在分化宗族勢力活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當努爾哈赤建立政權揮師西逆時,其宗族,包括索長阿的子孫們又在其率領下奮力衝殺,為建立清王朝樹立了汗馬功勞,其後人被賜“紅帶子”。
  
  滿族肇氏,經《宗譜》與史料相互印證,為清太祖努爾哈赤祖父的兄長德世庫的後裔,原為覺羅,後被革退,系紫帶子,沿用祖姓覺爾察氏,其家中存有《福陵覺爾察氏譜書》。《福陵覺爾察氏譜書》在譜序及奏摺中都有其先世居呼蘭哈達山下覺爾察地方的記載,並“因以為氏”。該氏的先世與努爾哈赤所居毗鄰,稱努爾哈赤為兄。當覺爾察氏的先世在努爾哈赤起兵後因故受到努爾哈赤的處罰,“抽了紅帶子,降為陳滿洲”時,德世庫的後代!尚以覺爾察為姓氏。此足證,努爾哈赤宗族此時尚沒有以愛新覺羅為姓氏。
  
  對改用漢字“肇”為姓的滿族人,《興京縣誌》載:“肇氏即愛新覺羅氏”。此記有錯。在有清一代,同為六祖之一的德世庫和索長阿二人之後裔,前者為覺爾察氏,後者為愛新覺羅氏,非皆為愛新覺羅氏。
  

族谱资料

【1765号谱】族谱资料(总1046号) 爱新觉罗族谱 修改取消
【1765号谱】族谱资料(总1047号) 愛新覺羅宗譜 修改取消



网同族谱号:1765
本谱未与园区关联
族谱世系树
本谱共1代
本谱由Netor用户【爱新觉罗*宝利】建立并维护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关于NETOR | 招聘信息 | 联系邮箱 | 策略联盟
Copyright (C)2000-2024 netor.net.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Netor网同纪念 客服电话:400-088-0131 微信:15011475923 微博:关注Netor纪念
沪ICP备17033281号 上海圣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