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谱导航
Netor族谱总列表
Netor直通车
族谱赞助
相关族谱
1/12页 1 2 311 12 向后>>
周姓  <<汝南周氏族譜.濂溪(隋朝前直系)>>

汝南周氏.濂溪直系線圖

汝南周氏直系線圖.(《濂溪故裏族譜》)
  
  
  
   第十九代世襲汝墳侯周 邕之74代裔孫周文華祭拜曆代先祖考[妣]老大[孺]人{直系}
  
   晉征西將軍尋陽侯周 訪(士達)之55代裔孫周文華祭拜曆代先祖考[妣]老大[孺]人{直系}
   隋德州刺史永城侯周才卿之45代裔孫周文華祭拜曆代先祖考[妣]老大[孺]人 {直系}
   汝南伯道國公敦頤之29代裔孫周文華祭拜曆代先祖考[妣]老大[孺]人 {直系}
   ===========================================================================
  
  
   周敦頤家族:
   軒轅黃帝嫡裔周氏傳承世系{直系}.
   周平王少子烈後裔傳承世系{直系}.
   周 邕{<世襲汝墳侯>避秦滅殺前朝王室正式改姓周}嫡裔周氏傳承世系{直系}.
   周 仁{<漢複封汝墳侯>賜號正公.字季房.徙于安成}嫡裔周氏傳承世系{直系}
   ======================================================================================================
   軒轅黃帝至東周平王的世系己在《史記》中有明確記載.
   周烈以下世系至南北朝前世系經《後漢書》、《新唐書》(卷74下周氏系序) 《二十四史.列傳.周》校對考證後編撰. =====================================================================================================
   黃帝<1代>
   玄 囂<2>黃帝正妃嫘祖之長子
   嬌 極<3>
   帝 喾<4>
   後 稷<5>史記.周本紀》記載:“後稷之興,在陶唐、虞、夏之際,皆有令德。”《史記》自後稷至于文王爲
   十五世,夏自禹起至于桀共十四世,代夏而興的商自湯起至于帝辛共十七世,總共有三十一世,
   而同時代的周人如何會只有十五世呢?後世學者對其的解釋,一是認爲在後稷與不窋之間的世系有脫落.
   二是“後稷”本爲官名,“稷”是虞、夏之際掌管農業的官名,爲周人的世襲之官,在爲官階段,
   都是以“稷”相稱,而使個人的名字淹沒了《史記·周本紀》載:
   後稷是帝喾的元妃姜媛的兒子,名叫棄。
   兒時就有巨人之志,好種樹|麻、菽、麥,成人後遂好耕作,教民稼穑。帝堯舉爲農師,
   封于有邰(今鹹陽市武功縣境內)號曰後稷,別姓姬氏。
   後人爲了紀念這位中國農業始祖的不朽功績,遂建立了後稽教稼台。
   不 茁<6>
   姬 鞠<7>
   公  劉<8>商初遷恂邑後遷渭南定居
   慶 節<9>
   皇 仆<10>                          << 遠古 >>
   差 弗<11>
   毀 谕<12 >
   公 非<13>
   高 圉<14>
   亞 圉<15>
   公祖類<16>
   周太王<17>商末遷岐山之陽創周諸候國
   季 曆<18>
   姬 昌<19>即周文王
   姬 發<20>即周武王于公元前1066年滅商定都鎬京始建了長達八百多年的周王朝
   姬 湧<21>周成王 (前1042-前1021)
   姬 钊<22>周康王 (前1020-前996)
   姬 瑕<23>周昭王 (前995-前977)
   姬 滿<24>周穆王 (前976-前922)                   << 西周>>
   姬 扈<25>周恭王 (前922-前900)
   姬 堅<26>周懿王(前899-前892)
   姬 辟<27>周孝王(前891-前886)
   姬 燮<28>周夷王 (前885-前878)
   姬 胡<29>周厲王 (前877-前841)
   姬 靜<30>周宣王 (共和14年,庚申(前841-前827)
   宮 涅<31>周幽王 (前827-前781)
  
   宜 臼<32>周平王(前771-前720),東遷洛陽,中興周朝        << 東周 >>
   姬 烈<33>平王少子,初封爲汝墳侯,尊爲周姓始祖即:周烈
   姬 懋<34>第二代世襲汝墳侯
   姬 文<35>第三代世襲汝墳侯
   姬 升<36>第四代世襲汝墳侯
   姬 興<37>第五代世襲汝墳侯
   姬 晏<38>第六代世襲汝墳侯
   姬 安<39>第七代世襲汝墳侯
   姬 宏<40>第八代世襲汝墳侯
   姬 明<41>第九代世襲汝墳侯
   姬 隱<42>第十代世襲汝墳侯
   姬 壽<43>第十一代世襲汝墳侯
   姬 容<44>第十二代世襲汝墳侯
   姬 休<45>第十三代世襲汝墳侯
   姬 雄<46>第十四代世襲汝墳侯
   姬 晖<47>第十五代世襲汝墳侯
   姬 寬<48>第十六代世襲汝墳侯
   姬 員<49>第十七代世襲汝墳侯
   姬 成<50>第十八代世襲汝墳侯
  
   周 邕<51>第十九代世襲汝墳侯,避秦滅殺前朝王室正式改姓---周
   周 秀<52>                                  << 秦朝 >>
  
   周 仁<53>漢複封汝墳侯.賜號正公.字季房.徙于安成。生十子,長曰球,執金吾,生平陵令應.
   應生郎中孝廉道,道生五官中郎約,約生決曹掾燕,燕裔孫表       << 漢朝 >>
   周 球<54>漢仕至執金吾.生子:應
   周 應<55>漢朝平陵令.生子:道
   周 道<56>舉孝廉拜郎中.生子:約
   周 約<57>漢五官中郎將.生子:燕
   周 燕<58>字少卿,漢決曹掾居安成.生5子,後皆至刺史、太守之職。5子號稱"五龍",各居一裏,皆以儒學傳家。
   5子爲:周興,居宋裏,栎陽令;周羽,居東觀裏,東海太守;周仲,居宜唐裏,兖州刺史.周明,居西南裏,颍陽
   令;周良,居遂與裏。周燕家族因之盛極一時。
       
   周兴<28>居宋里,栎阳令;
  周羽<28>居东观里,东海太守;
  周仲<28>居宜唐里,兖州刺史.
  周明<28>居西南里,颍阳令;
  周良<28>居遂与里。周燕家族因之盛极一时。
  
  周~~<29>2
  周~~<30>3
  周~~<31>4
  周~~<32>5
  周~~<33>6
  周~~<34>7
  周扬<35>8
  周防<36>9 年七十八,卒於家。子举.
  新唐书载:永安周氏出自决曹掾燕。九世孙防,防十三世孙 灵起。
  其先避西晋之乱,南徙居永安黄冈 。
  周燕之孙,史籍没有记载,也就无从考证。
  后汉书卷 六十一 周防:
  周防字伟公,汝南汝阳人也。父扬。世祖巡狩汝南。经明,举孝廉,拜郎中 。
  撰尚书杂记三十二篇,四十万言 。
  年七十八,卒於家。子举, 自有传 。
  周 举<37>字宣光(?一四九) 汝南人 , 陈留太守防之 子 。
  迁光禄勋,拜光禄大夫 。河内太守,徵为大鸿臚。
  建和三年卒 。子 勰
  周 勰<38>字巨胜(109-159延熹二年卒) 以太守举孝廉 , 復以疾去。勰 卒 , 时 年 五 十 。
  蔡 邕 以 为 知 命 。
  自勰 曾祖父 扬 至 勰 孙 恂,六世一身,皆 知 名 云 。
  从上面正史记载,可以排列出周扬到周勰之孙周恂共六世。
  周~~ <39> 史籍无资料
  周 恂<40> 史籍有名,但无资料。为什么将周恂列为周 纂之父呢?依据是新唐书提供了线索:
  唐书载:
  决曹掾燕九世孙防,防十三世孙 灵起。其先避西晋之乱,南徙居永安黄冈 。
  唐书列出的脉线,直接指出周扬 周防、周 举、周勰 周恂是隋唐汝南安城周
  氏的先祖。这样,可以排列出周防到南北朝梁通直散骑常侍,直阁将军,义阳太
  守,庐桂二州刺史,封保城侯之周灵起之间的世系。周防到周灵起计十三世。
  这个家族发展繁衍随后的隋唐安城周氏、临汝周氏、浔阳周氏。
  这个时期,也是汝南周氏最为辉煌的时代。
  各家族世代入仕,多为当时朝廷栋梁。有充足的史籍可以查证。
  周防到周灵起计十三世。
  
  周 纂<41>吴威远将军. 子1( 敏 )
  如果将这周访的祖父周 纂说成是周瑜的孙子。实在是大错特错了!
  我们现在依据史籍来比较:
  后汉书卷四十五记载 周荣
  周荣 ,字平孙 , 庐江舒人也 。
  荣子兴 ,少有 名 誉。
  兴子景。
  景长子崇嗣,中子忠。周异
  周瑜(175-210) 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 。
  周荣说过其世舒人、家世寒微。就可以知道周荣前辈并不在当时显赫、
  乃布衣平民。周荣之前,史籍无可考!
  从这可以看出来周瑜家族庐江舒人的世代繁衍情况:
  1:周荣、
  2:周兴、
  3:周景(嗣忠异)、
  4:周异、
  5:周瑜、
  6:周胤
  7:周泰、周纂???(有人说周纂是周瑜之孙,这是错误的)
  (庐江郡汉置,郡治在今安徽庐江县西一百二十里。)
  
  我们现在看关于周 纂的记载:
  历朝各史籍记载: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
  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祖纂,吴威远将军。父敏,左中郎将。
  这里就说得非常明白:周访乃汝南安城人。
  前三代先祖迁徙到寻阳郡(江西省治北,清九江、南康、饶州三府)
  到周访时期,总共才四代人居住在江南。(‘至访四世’就是证明)
  
  其一不对:
  周瑜家族是舒人。而周纂是汝南安城周访的祖父。
  其二不对:
  周瑜一家,自周荣开始至周泰时期,史籍记载就已经有七代人在庐江居住了。而且,史籍称呼其是“庐江舒人”。根本就没有提及汝南周氏。所以,周瑜家族非汝南家族。
  其三:
  汝南安城周访的祖父吴威远将军周纂,根本就不是周瑜的孙辈人。
  这个周纂与周瑜是不同的两个家族之人。
  子1( 敏 )
  
  
  
  
   周 敏<70>晉左中郎將.  子1( 訪 )                    << 晉朝>>
   周 訪<71>(259-320)字士達,晉征西將軍\封尋陽侯 .子2( 撫、 光 )本汝南安城人也。漢末避地江南,至訪四世,吳平,因家廬江尋陽焉。祖纂,吳威遠將軍。父敏,左中郎將。訪少沈毅,謙而能讓,果于斷割,周窮振乏,家無余財。初,陶侃微時,丁艱,將葬,家中忽失牛而不知所在。遇一老父,謂曰:“前崗見一牛眠山汙中,其地若葬,位極人臣矣。”又指一山雲:“此亦其次,當世出二千石。”言訖不見。侃尋牛得之,因葬其處,以所指別山與訪。訪父死,葬焉,果爲刺史,著稱甯、益,自訪以下,三世爲益州四十一年,如其所言雲。
  
  
   周 撫<72>(-365)晉元帝年鎮西將軍.子1( 楚 )字:道和.谥曰襄.強毅有父風,而將禦不及.升平中,進鎮西將軍。在州三十余年,興甯三年卒
   周光<72>光少有父風,年十一,見王敦,敦謂曰:“貴郡未有將,誰可用者?”光曰:“明公不恥下問,竊謂無複見勝。”敦笑以爲甯遠將軍、尋陽太守。及敦舉兵,光率千余人赴之。既至,敦已死,光未之知,求見敦。王應秘不言,以疾告。光退曰:“今我遠來而不得見王公,公其死乎?”遽見其兄撫曰:“王公已死,兄何爲與錢鳳作賊?”衆並愕然。其夕,衆散,錢鳳走出,至阖廬洲,光捕鳳,詣阙贖罪,故得不廢。蘇峻作逆,隨溫峤力戰有功。峻平,賜爵曲江男,卒官。子仲孫
   周仲孫<73>興甯初督甯州軍事、振武將軍、甯州刺史。在州貪暴,人不堪命。桓溫以梁、益多寇,周氏世有威稱,複除仲孫監益、豫、梁州之三郡。甯康初,楊安寇蜀,仲孫失守,免官。後征爲光祿勳,卒。
   周 楚<73>(-371)晉梁益諸軍都督.子1( 瓊 )字:元孫.谥曰定.起家參征西軍事,從父入蜀,拜鷹揚將軍、犍爲太守。父卒,以楚監梁、益二州、假節,襲爵建城公
  
   周 瓊<74>晉建武將軍.子1( 虓 ).勁烈有將略,曆數郡,代楊亮爲梁州刺史、建武將軍,領西戎校尉
  
   周 虓<75>晉龍鑲將軍.子1( 興 )字:孟威.少有節操。州召爲祭酒,後曆位至西夷校尉,領梓潼太守。甯康初,苻堅將揚安寇梓潼,虓固守涪城,遣步騎數千,送母妻從漢水將抵江陵,爲堅將朱肜邀而獲之,虓遂降于安。堅欲以爲尚書郎,虓曰:“蒙國厚恩,以至今日。但老母見獲,失節于此。母子獲全,秦之惠也。雖公侯之貴,不以爲榮,況郎任乎!”堅乃止。自是每入見堅,辄箕鋸而坐,呼之爲氐賊。堅不悅。屬元會,威儀甚整,堅因謂虓曰:“晉家元會何如此?”虓攘袂厲聲曰:“戎狄集聚,譬猶犬羊相群,何敢比天子!”及呂光征西域,堅出餞之,戎士二十萬,旌旗數百裏,又問虓曰:“朕衆力何如?”虓曰:“戎狄已來,未之有也。”堅黨以虓不遜,屢請除之。堅待之彌厚。虓乃密書與桓沖,說賊奸計。太元三年,虓潛至漢中,堅追得之。後又與堅兄子苞謀襲堅,事泄,堅引虓問其狀,虓曰:“昔漸離、豫讓,燕、智之微臣,猶漆身吞炭,不忘忠節。況虓世荷晉恩,豈敢忘也。生爲晉臣,死爲晉鬼,複何問乎!”堅曰:“今殺之,適成其名矣。”遂撻之,徙于太原。後堅複陷順陽、魏興,獲二守,皆執節不撓,堅歎曰:“周孟威不屈于前,丁彥遠潔己于後,吉祖沖不食而死,皆忠臣也。”
  
     虓竟以病卒于太原。其子興迎致其喪,冠軍將軍謝玄親臨哭之,因上疏曰:“臣聞旌善表功,崇義明節,所以振揚聲教,垂美來葉。故西夷校尉、梓潼太守周虓,執心忠烈,厲節寇庭,遂嬰禍荒裔,痛窴泉壤。臣每悲其志,以爲蘇武之賢,不複過也。前宣告並州,訪求虓喪,並索其家。負荷數千,始得來至。即以資送,還其舊隴。伏願聖朝追其志心,表其殊節,使負霜之志不墜于地,則榮慰存亡,惠被幽顯矣。”孝武帝诏曰:“虓厲志貞亮,無愧古烈。未及拔身,奄隕厥命。甄表義節,國之典也。贈龍骧將軍、益州刺史,赙錢二十萬,布百匹。”又贍賜其家。
  
  
  
   周 興<76>南朝宋益州刺史.子1<強>,其他子記載不詳          << 南北朝 >>
   周 強<77>齊太子舍人.梁州刺史.子1(靈起 )
  
   周靈起<78>梁通直散騎常侍,直閣將軍,義陽太守,廬桂二州刺史,封保城侯。子2< 表、 炅.>
   周 表<79>梁義衡二州剌史,封蓬陵侯。子1<才卿>
      <79>周炅:(515-578)字文昭,以功進爲平北將軍。後卒于官,贈爲司州刺史,改封武昌郡公,谥號曰"壯"。少年時豪俠任氣,有將帥之才。初仕梁爲江州(今江西南昌)刺史,封西陵伯,晉升爲西陵侯,食邑500戶。入陳,封龍源縣侯,食邑2000戶,終爲江北道大都督,平北將軍,武昌郡公,長子周法增嗣其爵祿。
   〈80〉三子:周法展,在南朝梁時曾官至南康內史,封臨蒸縣侯。子周羅睺
   〈81周羅睺,字公布,周羅睺得以美名遠播,聲望益重,遂得出爲晉陵太守,進爵爲侯。後再除使持節、都督豫章十郡諸軍事、豫章內史,成爲朝廷重臣。
   公元581年,隋代北周後,隋文帝楊堅開始遣軍伐陳,以圖完成統一大業。時周羅睺都督巴峽緣江諸軍事,率軍抵抗隋朝秦王楊俊的進攻。不久,陳後主投降隋王朝,晉王楊廣派人持陳後主手書命周羅睺投降。周羅睺知大勢已去,遂遣散士兵,然後投降。
  
   周羅睺投降後,隋文帝素知其威名,許之以榮華富貴,欲以重用。周羅睺流著眼淚回答說:"我陳朝覆亡,臣欲報效盡忠于朝而不能,今蒙陛下所賜,得以身全,已屬幸事,至于富貴榮祿,則非我願。"盡忠于朝而又無奈之情溢于言表。文帝聞其言,對他更爲賞識。拜其爲上儀同三司,後曆任幽、泾二州刺史,民衆皆稱其能。開皇十八年(598年),隋征遼東,周羅睺被征爲水軍總管。次年,突厥侵犯隋朝北方邊境,周羅睺隨楊素征討,功勳卓著,遂進爲大將軍。仁壽元年(601年),入爲東宮右虞侯率,賜爵義甯郡公,轉右衛率。
  
   公元604年,文帝在仁壽宮被太子楊廣所害。楊廣即位,是爲隋炀帝。八月,並州總管漢王諒(文帝子)在晉陽起兵,從者十九州。周羅睺得封爲右武侯大將軍,隨楊素進討。時陳後主叔寶死,周羅睺念故主之情,遂請示朝廷讓其親往哀悼,得到炀帝的同意。周羅睺披麻戴孝,以臣子之禮,送後主之靈至墓地。葬事結束後,周羅睺脫下孝服,回朝奉君。周羅睺兩朝爲臣、于故主、新君皆能盡禮,此舉爲世人所稱,炀帝對此也很是贊賞,對他愈加信任。時漢王諒的起兵尚未平定,炀帝遂讓周羅睺行晉、绛、呂三州諸軍事,進兵圍剿。結果在戰鬥中,周羅睺爲流矢所中,不治而死。追贈柱國、右翊衛大將軍,谥號曰"壯"。
  
   子仲隱、仲安。仲安曾位上開府。仲隱字孟修,初以補獻皇後挽郎起家。隋大業八年,授房陵郡東曹掾。唐武德四年,授柱國、平州刺史,同年又遷蓬州刺史,仍授大將軍、平輿縣開國公,食邑1000戶;貞觀六年,改授浦州諸軍事、浦州刺史;十一年,遷雅州刺史,仍進爵上護軍;二十一年,改授使持節、唐州諸軍事、唐州刺史,封如故。
  
  
  
      <80>周法尚(554-612)字德邁,右光祿大夫。周法尚是周炅的次子,少年受家庭影響,果勁有風概,好讀兵書。長大後仕陳,以軍工封山陰縣侯,食邑500戶,與長沙王陳叔堅不合,陳誣蔑周法尚必反,要拿他問罪,周法尚被迫逃歸北周,封爲歸義縣公。大定元年(581年),隋文帝楊堅廢北周靜帝宇文闡自立爲帝,改國號爲隋,建元爲“開皇”,拜周法尚爲巴州(今四川巴中)刺史,因攻破三鴉叛蠻有功,曆檢校潞州(今山西長治)州事,改封谯郡公,食邑2000戶。開皇十九年(594年),隋文帝東巡洛陽,召周法尚,賜彩緞良馬,給鼓吹一部。後來率軍伐陳,以行軍總管隸孝王,轉桂州(今廣西桂林)總管。隽州(今四川越西)烏蠻叛亂,诏周法尚便道討伐,一舉擊破。仁壽四年(604年),炀帝楊廣弑父即位,遷周法尚爲定囊(今屬山西)太守,進金紫光祿大夫。大業三年(607年)六月,隋炀帝北巡榆林(今屬陝西),周法尚侍于行宮,拜爲武衛將軍,負責都督巡幸軍政事務。四年(608年),黔安蠻向思多叛亂,周法尚領兵傤清江(今四川南部)擊破之。回師又討伐吐谷渾,別出松州(今四川松潘)道,逐捕逃散流亡的亂兵,改遷敦煌(今屬甘肅)太守。後又征伐青海、遼東等地,以舟師直抵朝鮮道。大業七年(611年),楊玄感舉兵叛亂,周法尚又與宇文述、來獲等協力將他平息,以攻進右光祿大夫。同年十月,鄒平(今屬山東)人王薄、孟讓等人在山東率衆叛亂,朝廷又令周法尚討平之。第二年,又率舟師渡海征高麗,在軍中病死,時年58歲。。追贈爲武衛大將軍,谥號曰"僖"。周法尚有子6人,其中以周紹範最爲知名.
      <81>周紹範在隋大業三年(613)即起家爲官。隋末農民戰爭爆發後,周紹範爲秦王李世民府庫旦車騎。太宗李世民即位後,周紹範于貞觀五年襲爵谯郡公,累遷殿中大監、右屯衛將軍,貞觀七年加授左屯衛大將軍,是年卒,谥曰敬。有子名道務。周道務起初因爲是功臣之子而被養于宮中,其父周紹範死後,道務遂出宮還家。至其成人後,被唐太宗招爲驸馬,以臨川公主嫁之。周道務曆官營州都督、檢校右骁衛將軍。死後谥號曰"襄"。
  
  
  
   周才卿<80>隋德州刺史永城侯,谥曰敬。子2歸仁、懷義        <<隋朝>>
   周歸仁<81>(588-639)居山東青州即兖州,隋末義甯元年登武進士,授魏博節度使左遷湖廣襄陽刺史,封息國公.子5:貴珠、貴瓊、貴瑛、貴瑰、貴璋.
  
   <81>周懷義,任唐代太子右宗衛率. <<   唐朝   >>
   <82>周基,字崇業,曾任常州長史.懷義子.爲臨汝周氏的開基始祖。周允元即周基之子
   <83>周允元(636-695)字:汝良,周基之子.周允元于弱冠之年即中進士。延載元年(694年),累官至右肅政禦史中丞,後拜檢校鳳閣侍郎、同鳳閣鸾台平章事。一次武後宴請朝中宰相,要求宰相們向其進善言。周允元說:"恥于君主不如堯、舜。"武三思聞聽此言後,便上疏奏劾周允元貶斥朝廷,應予問罪。武則天雖是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但其爲政之卓識卻並不亞于曆史上一些傑出的帝王。她不但沒有責怪周允元,反而說;"周允元此語足以爲戒,怎麽能怪罪他呢?"周允元卒于武則天證聖元年(695年)。死後被追贈爲貝州刺史。武則天還親自作七言詩一首以示哀悼,可見她對周允元是非常賞識的。
   周歸仁<81>(588-639)居山東青州即兖州,隋末義甯元年登武進士,授魏博節度使左遷湖廣襄陽刺史,封息國公.子5:貴珠、貴瓊、貴瑛、貴瑰、貴璋.
   周貴珠<82>(604-673)字:元明.又子席珠.唐貞觀年進士.司績郎中. 子2:文 穎、文 寶         
   周文穎<83>(622-699)字:仲盛.又字奇敏.唐永徽年進士。任汝南太守.子2:安 時\安世
   周安時<84>(651-717),字:朝用.唐總章年進士。授判史.生子二∶如 錫、如鍉。得24孫
  
   周如錫<85>(673-757).字:彥德.唐垂拱年進士。左金吾大將軍.授征南大元帥.遷徙:湖南甯遠大陽洞
                 生十八子∶宏謙、宏量、宏德、宏度、宏休、宏直、宏章、宏慎、宏正、
                      宏讓、宏道、宏亮、宏頌、宏交、宏本、宏明、宏初、宏立。
                      <文進士6人\武進士12人>
          連同胞兄弟如鍉所生六子∶宏憫、宏懔、宏慣、宏恻、宏臆、宏憚.
          周家24兄弟均爲進士及第入仕,當時被贊譽爲大唐二十四才子。
          唐初以前,江永爲荒蠻之地。唐貞觀末年,鄱陽林士弘自稱楚帝,據江南、六州之亂曠日持久,
          至唐玄宗開元時,欽定周氏如錫、如鍉弟兄挂印南征。
          平定叛亂之後,周氏兄弟已近年邁,子嗣24人,族譜稱之爲“二十四宏”。
        至唐天寶年間,各宏族人分散各地,其中在永明縣擇地落籍有11宏,上甘棠的周氏族人便是其中一支。
   周宏謙<86>(716-779),字:唐天寶元年進士.朝議大夫
   周從昌<87>(744-810),字:雨轵.唐永泰元年進士, 廉、白二州刺史.由甯遠始遷湖南道州
   周 寓<88>(784-846)字:丞夏.唐永貞元年進士. 頌州太守
   周惟簡<89>(808-875)字:居正.唐長慶初年進士 .嘉魚縣令
   周 鑲<90>(827-892)字:懷玉.唐會昌初年進士.翰林學士
   周彥樸<91>(846-926)字:幼真.唐大中末年進士.延安太守
   周虞賓<92>(904-963)字:光國.唐天複初年進士,光州刺史.光祿大夫.生十二子∶從 遠 、從 本
  
  
   周從遠<93>(923-983)字:仲長.宋建隆年武進士,馬步指揮史.生子一∶智 強     <<  宋朝  >>
   周智強<94>(944-1007)字:健行.宋處士.仁孝有義,教子有方.隱居月山之嚴田.詩書自娛\頤養天年.葬營道安心寨
  
   周懷成<95>(967-1022)字:孟匡.(即輔成)宋大中祥符進士.黃岡尉.桂陽令、遷戶部員外郎、戶部侍郎加贈谏議大夫
   周敦頤<96>(1017-1073)元公,字茂叔,號濂溪先生,爲宋理學創始人.宋甯宗嘉定十三年(1220)下诏對周敦頤賜谥“元”,稱元公。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下诏將周敦頤與張載、程颢、程頤、朱熹等五人從祀于廟庭,又加封周敦頤爲汝南伯。宋理宗寶祐元五年(1257)和景定四年(1263)分別頒禦書“九江道原書院”及“道州濂溪書院”院額。元代仁宗延佑六年(1319),加封周敦頤爲道國公。明神宗萬曆二十三年(1595),周敦頤之父周輔成從祀于啓聖祠。明英宗正統元年(1436),朝廷下诏修周敦頤的祠堂墓寢,並優恤其子孫,免其差役。明代宗景泰七年(1456),朝廷下诏取周氏嫡孫周冕世襲五經博士。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周氏嫡孫周嘉耀世襲五經博士,自此周氏子孫世襲充任五經博士成爲定制。
   周敦頤;原配:陸氏.子一(壽).繼配:蒲氏,子一{(焘)<97>魯迅、周恩來之先祖。宋元祐三年(1088)進士。初爲黃池令,累遷至兩浙轉運使,官終寶文閣待制,隨父徙居南康蓮花峰下。善作詩,在浙江時與蘇轼唱酬甚多。著有《愛蓮堂集》傳世。子二人.孫5人}.
   周壽<97>(1057-1109)字:季老.又字:元翁.宋元豐五年(1082)黃榜進士,初任吉州司戶,調秀州司錄,終司封郎中。善書法,亦能詩。與詩人、書法家黃庭堅友善。生子六人伯逵\虞仲\叔夏\季友\季仲\季次
   周季仲<98>((1097-1162)字:求善.子2人:興裔\興繼<興宗>.
   周興裔<99>(1132-1196)字:克振.由道州遷福州.配:王氏,尚書右仆射王珪之孫女
   周興繼<99>(1140-1207)字:爲可.原名:興宗.配:王氏,尚書右仆射王珪之孫女[子3人}元孫\嗣孫[子1溶]\福孫<100>福孫[生子:周洪(1211-1278)字:時舉.<史部右侍郎.隨端宗入海自謝.文天祥爲其寫有墓志銘>
             <101>洪=生子:維翼配趙氏.<驸馬.宗人府掌事>
   周元孫.<100>字善長.1177年-1249年.宋禮部侍郎.
            生子6[滔.湘.泓.沐.-.-]其時四行統一修撰譜牒 
   周子湘<101>(1214-1285)大理寺學士.
   周紅翼<102>(1255-1305)字:均用.鎖南大將軍.子2人
   周佐麟<103>(1295-1356)字:文興.探花及第.徐州文林郎.子2人.       << 元朝  >>
   周起祥<104>(1336-1377)字;必勝.經略使.子2人.
   周開仁<105>(1363-1438)                            << 明朝  >>
   周慶源<106>(1408-1480)字楚源.子5人.班行派序自敦頤第11代慶源公{明永樂六年-1408年開始}
  
        班行派序爲:慶\昌\育\英\衍..
              俊\必\盛\朝\楊..
              定\國\安\邦\策..
              希\賢\顯\佐\良..
              廷\文\世\大\啓..
              ..............
   周昌高<107>(1428-1494)子3人.
   周育彰<108>(1451-1507)子3人.
   周英元<109>(1477-1545)子2人.其中:英字輩之英賢\英貴于明武宗年間1500年左右遷往四川
   周衍齋<110>(1521-1591)字:文齋.明正德16年生--卒于萬曆19年}3子
  
   周俊軒<111>(1565-1616)原名:玉軒.子3人.
   周必诰<112>(1586-1632)子2人.
   周盛貢<113>(1605-1660)字:愛蓮.任-典史子2人.
   周朝經<114>(1623-1677)字:君常.子1人.                     <<  清朝  >>
   周揚榮<115>.(1666-1737):字:公顯.子8人.
   周定渭<116>.(1706-1777)字:文師.子3人/
   周國標<117>.(1734-1790)字:尚准.子3人.
   周安耀<118>.(1773-1851)字:勝魁.子3人.其中:"安"字輩之"安暄"\"安代"兩人遷徙到四川
   周邦點<119>.(1814-1890)原名邦盛.字:啓宇.子6人.
   周策勳<120>.(1843-1902)原名:策義.字:和堂.子7人.
   周希繩<121>(1887-1917).字;國釣.子2人.
   周賢芳<122>.(1911-1962)字:德元.子2人. <<  中華民國  >>
   周顯蓮<123>.(1937-1976)字:純後,號;桐桂.子4人.              
  
  

族谱资料

【1403号谱】族谱资料(总947号) 周姓起源 修改取消
【1403号谱】族谱资料(总948号) 隋唐永安周法尚家族 修改取消
【1403号谱】族谱资料(总949号) 汝南安成周燕家族 修改取消
【1403号谱】族谱资料(总952号) 24史列传第二十八-周访 修改取消
【1403号谱】族谱资料(总953号) 隋唐时期汝南临汝周允元家族 修改取消
【1403号谱】族谱资料(总954号) 寻阳周罗睺家族 修改取消
【1403号谱】族谱资料(总955号) 汝南周氏.濂溪直系線圖 修改取消
【1403号谱】族谱资料(总974号) 武卫将军——周法尚 修改取消
【1403号谱】族谱资料(总1663号) 周必大世系源流 修改取消
【1403号谱】族谱资料(总1664号) 周敦颐非周瑜后裔 修改取消



网同族谱号:1403
汝南周氏.周敦颐家族
纪念园区 | 族谱留言 | 族谱讨论
本谱由Netor用户【细雨问斜阳】建立并维护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关于NETOR | 招聘信息 | 联系邮箱 | 策略联盟
Copyright (C)2000-2024 netor.net.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Netor网同纪念 客服电话:400-088-0131 微信:15011475923 微博:关注Netor纪念
沪ICP备17033281号 上海圣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