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谱导航
Netor族谱总列表
Netor直通车
族谱赞助
相关族谱
1/12页 1 2 311 12 向后>>
周姓  <<汝南周氏族譜.濂溪世系>>

上甘棠村--周氏千年古村--大唐二十四宏--原居

雨,淅淅沥沥,一路上的山水让恍然有桂林烟雨的感觉。下车后,穿过一片金色的稻田,对面的那片人家便是上甘棠。
  
  上甘棠村依山傍水,坐东朝西,东边一线低矮的小山丘名曰“屏峰山脉”,左右各以栖凤山、昂山为“青龙”与“白虎”,屏风聚气;前以龟山当近案,以西山当远案,视野开阔;村前如练的谢沐河水流淌不息,如同玉带,蓄势涤污。
  
  关于上甘棠的风景,村外月陂亭的摩崖石刻上有大量的描述。如宋代石刻“舂陵周氏溪山胜,多少骚人为发扬。我道其间描不尽,一图太极是甘棠”。明代“甘棠八景”诗刻将甘棠景色进一步概括为昂山毓秀、清涧渔翁、甘棠晓读、独石时耕、山亭隐士、龟山夕照、西岭晴云、芳寺钟声。除了钟声不再,其余美景却依然如故。
  
  
  
  周氏族人聚族而居
  
  上甘棠村是个聚族而居的村落,现有450余户居民,1800余人,几乎全部姓周,追本溯源,还得从唐朝说起。唐初以前,江永为荒蛮之地。唐贞观末年,鄱阳林士弘自称楚帝,据江南、六州之乱旷日持久,至唐玄宗开元时,钦定周氏如锡、如鍉弟兄挂印南征。平定叛乱之后,周氏兄弟已近年迈,子嗣24人,其后人族谱称之为“二十四宏”。至唐天宝年间,各宏族人分散各地,其中在永明县择地落籍有11宏,上甘棠的周氏族人便是其中一支。如今,村中留下古建筑中还有一幢周氏祠堂,位于谢沐河下游河畔,祠堂内留存下一通石碑,名为“永明县正堂礼示碑”,上刻族规,为清康熙五十七年(1658年)所立。
  
  周氏先祖于唐朝天宝年间在此定居立宅,取名甘棠,至今已达1240余年。“甘”者,甜也,“棠”即野苹果。甘棠,甜甜的野苹果,这是从盛产苹果的老家山东带来的地名。不过,关于村名之源,也有另一种说法,甘棠,原意为高大的乔木,以后用作官吏政绩的称颂之词。即是说周氏先祖是朝廷的有功之臣。
  
  
  
  文昌阁下的悠悠古韵
  
  村南有座文昌阁,最为引人瞩目。文昌阁始建于南宋年间,已几经修葺,共4层,高16米,面阔10.6米,进深10.2米,占地108平方米。解放前,左有前芳寺,右有龙凤庵,前有戏台龟山,后侧还有龟塔、驿道、月陂亭,构成宫殿式的建筑群,如今都已不见踪影,龙凤庵也被改成村小学。据说文昌阁曾为上甘棠村造就的11名进士,100多个文武官员,今天,看见孩子们在这残破的阁下伊呀学书,心里竟无端生出许多感触来。
  
  离开文昌阁,需过一座架于谢沐河上的石桥方能进村,这座石桥就是古老的步瀛桥,又名度仙桥,建于1126年,传说步瀛桥上每掉下一块石头,上甘棠就要出一个官。石桥全长30米、宽4.5米、跨度9.5米、三拱,为上甘棠村的主要出入口。造型小巧别致的步瀛桥与其左侧高耸的文昌阁互为衬托,构景成图,相映成趣。
  
  
  
  古驿道上的月陂亭
  
  过桥后先不要急于进村,沿着那脚下光亮的石板路走过去,先见到“月陂亭”三个大字,原来,这是湘中乃至百越通向两广的古驿道口。月陂亭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亭子,而是生生地在沿河的石壁上凿开的一条小径,形成了天然石亭。
  
  此地绿树苍苍,依山傍水,揽过隔岸的寺、阁、桥、台,自古便是过往行人小憩赏景和文人雅士吟诗作对的绝佳之地,因此,月陂亭也就成了镌录名言,记述要事的好地方。亭内几十米长的石壁上,镌有27块古代石刻,其中唐朝碑刻1块,宋朝碑刻5块,元明清碑刻20块,无字碑1块。其中,最猷劲壮观的是“忠孝廉节”四个大字。这四个字,是南宋大臣文天祥的手迹。据说当时村里有一位在临安任太守的官员周德源,与文天祥交往甚密,文天祥书此四字相赠,被周视为珍宝,告老还乡时携回村里。此后,村中周姓一族皆以此为铭,并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镌刻于石壁之上。
  
  
  
  水村山廓酒旗风
  
  读罢月陂亭内的石刻碑文,便可从南门进村,跨进古老的门楼,左手是500米长的谢沐河防洪墙巍然不倒,右手为周氏祠堂,而正对眼前便是一条1200多年的青石小街。这条窄窄的小街由南至北贯穿全村,串联起4个进村的门楼,路边建有店铺。褐色的木板门窗,高高木柜台上依然摆放着简单百货,零食小吃,还有贴着红纸的酒坛子。明清时期,这里曾是农村集市贸易的中心。
  
  小街旁则是更窄的深巷,200多栋民居 基本上保持了湘南古建筑的特色,其中大部分为清代晚期建筑,但也有为数不少的明代建筑。高大的防火墙、严整的纵深布局、考究的中轴对称,隐显着昔日的辉煌。大门前有鼓形门墩的是祖上曾做过官的人家,寻常百姓家却只有方形门墩。各户均以天井组合而形成住宅单元,房屋墙体均以三六九寸大砖砌成,大面积的清水墙面,冠以起伏变化的白色腰带,极尽所能地点缀门庐、漏窗,形成对比强烈、清新明快的格调。
  
  沿着清清的谢沐河,走出北门,有一个垂柳依依的河湾,一座据说是汉代的小小的石桥就静卧在这水面上。那小小的石桥锲形的桥墩虽已歪斜,但大石条搭起的桥面仍是非常平整。桥下的碧水中有鸭群嬉戏,悠悠地把那千年的古老归于平凡。
  
   <摘引>唐初以前,江永是荒蛮之地。唐自观末年(641年),鄱阳林士弘自称楚帝,据江南,六州(梁、濂、白、横、钦、化)之乱旷日持久,未平。至唐玄宗开元时(720年)钦定周氏如锡、如鍉弟兄挂印南征。平定了叛乱以后,周氏弟兄已近年迈,子嗣24个,其后人族谱称之为“二十四宏”。至天宝年间,以宁远县大阳洞为中心,分脉到宁远四宏,道县二宏,恭城二宏,富川一宏,长沙一宏,韶州二宏,回山东青州一宏。在永明县择地落籍的有十一宏,即今之叠楼、城下、龙门田、周塘、雄川、甘棠、界头、周家邦、三元宫、达滩等村,皆是肥田沃土,粮丰果香之地。周氏后裔繁衍至今,全县约一万八千人。有史料可考,他们是江永县内屯住的第一批汉人。到了元明之际,一部分杂居到了瑶区,成了瑶人。  今上甘棠村有450户,1700余人。留下古建筑甚多,体现了中古时期文化的精华。如1200年前的石板路,500米长的谢沐河防洪墙,4座古代六楼,68座清代居民,(其中近三个世纪的还有七、八座),一座宽畅的祠堂“忠厚词”。我国农村一般的住房是使用百年左右,因建筑质量和社会原因,很难适应瞬息万变的生活方式,因而民居使用达到300年者,实属弥足珍贵。请有识之士选择考察参观。
  
  
  

族谱资料

【1367号谱】族谱资料(总24号) 汝南安成周燕家族 修改取消
【1367号谱】族谱资料(总47号) 隋唐永安周法尚家族 修改取消
【1367号谱】族谱资料(总91号) 汝南周氏直系線圖.(《濂溪故裏族譜》) 修改取消
【1367号谱】族谱资料(总118号) 上甘棠村--周氏千年古村--大唐二十四宏--原居 修改取消
【1367号谱】族谱资料(总124号) 伟大的女性——姜嫄 修改取消
【1367号谱】族谱资料(总130号) 周姓起源 修改取消
【1367号谱】族谱资料(总211号) 鲁迅 修改取消
【1367号谱】族谱资料(总227号) 周敦颐后人拜谒濂溪书院 修改取消
【1367号谱】族谱资料(总246号) 敦颐公铮铮傲骨诗 修改取消
【1367号谱】族谱资料(总296号) 爱 莲 说(原文)(宋)周敦颐 修改取消
1/3页 1 2 3 向后>>



网同族谱号:1367
汝南周氏.周敦颐家族
纪念园区 | 族谱留言 | 族谱讨论
本谱由Netor用户【细雨问斜阳】建立并维护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关于NETOR | 招聘信息 | 联系邮箱 | 策略联盟
Copyright (C)2000-2024 netor.net.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Netor网同纪念 客服电话:400-088-0131 微信:15011475923 微博:关注Netor纪念
沪ICP备17033281号 上海圣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