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姓 广东清新县三坑雅文唐族家谱
唐屋寨历史传记 |
唐屋寨历史传记
唐灿文记述唐镜洪整理 根据老人谈论,先祖伯仁公是本省新会县白石乡人。来唐屋寨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了。也就是说是在明朝宪宗皇帝(朱见深)[成化]和孝宗皇帝(朱祐樘)[弘治]之间到来开基创业的。 当初,伯仁公来的时候,曾经在清远城(中宿县凤城)住了两三个月。后又来到三坑雅文岗尾山(今唐大围),住了一段时间,觉得四周的环境还不错,便回老家新会白石乡带同伯义、伯亮两个弟弟前来。在岗尾山住了一段时间,伯义公到姚屋村沙梨园居住,伯亮公到沙水村附近居住。这样过了几年,由于生活艰难,伯义公、伯亮公都不幸先后亡故。伯仁公靠看着几十只母鸭艰难度日,后来娶妻米氏。 “五鬼运财”的传说 相信风水地理是中国人的传统。伯仁公在岗尾山看母鸭度日,日子艰辛。一天,天下大雨,伯仁公夫妻俩正在鸭寮里闲聊,忽然看见有个穿长衫的先生从门前经过,衣服都快湿透了,伯仁公急忙叫他进来避雨。先生进来后,就和伯仁公谈论起风水,见他们夫妻家徒四壁,就说:“你这么穷,想不想发达呢?”伯仁公说:“谁不想发达呢,但是我现在三餐都难以维持啊!”先生说:“这只是暂时的,实不相瞒,我是个地理先生,见到一块旺财风水宝地,背山环水。你如果相信我,就把你的先人骨殖如此如此,就会发达!”雨停了,先生起来告扰一声,然后走了。 伯仁公夫妻俩商量一翻,就回新会老家把他父亲唐文贵的骨殖偷了回来。按那个地理先生的嘱咐把父亲的骨殖葬于定家湾。 斗转星移,好不容易又过 了一年。一天,刚巧那个地理先生有事从门前经过。先生见到伯仁公,问伯仁公有无葬先人骨殖。伯仁公说:“已经葬了一年了。”先生说:“你有无按我说的日期寅时去葬呢?”伯仁公说:“全部都按你说的去做,但是现在还是那么穷,你还说什么寅时葬,卯时发!”先生看了看他的脸色,说:“你脸色红润,印堂发亮,已经发了,你再仔细想一想!”米氏安人插嘴说:“那天一早,我丈夫和其他人去了一个时辰左右,天刚亮,有一个穿白色长衫的先生打着油纸伞在我门前,问我可不可以把一些货物存放一下,过几天再来拿走。我说地方浅窄,难以保管。那先生说没关系,放在你的床底下就行了。结果就有四个穿不同颜色的人,抬着两箱东西放在那床底下。到现在还没有来拿。”拿先生笑了笑,说:“你们发了也不知道,你们打开看看!”伯仁公夫妇半信半疑。把箱子打开,上有红绸一幅,上书“唐府之物”,下边是一个个50両一锭的大元宝。夫妇俩笑逐颜开,正要多谢先生,却已经不知道去了哪里。 “三乐里”的八大巷和“平阳里”、“丰落庄” 伯仁公生两个儿子:乾阳、喜阳。长房乾阳公娶妻成氏,生子宏基、宏业、宏尤、宏绪。二房喜阳公生子赤封、赤舒、赤宾、赤教。真是人丁兴旺,财运绵绵。伯仁公葬于孔塘,土名石潭岗。乾阳公葬于太平天井坑,喜阳公葬于水浸山。 先祖们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和努力,人丁兴旺。便在中心起造祠堂,当时的资金还不充足。墙是泥砖砌成,柱子是木头,地面是泥地。只是建造了一个模式,让后人有个地方来祭祀祖先。到了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先祖们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大家自愿捐资把祠堂重修。有钱捐钱,有力出力。外墙是青砖,中间14条柱子是花岗石石柱,柱子下是花岗石墩,上边的金字架是用上好的木料做成。内墙上边八字画满花鸟草虫、人物故事。地上是阶砖,祠堂门上是麻石照镜,上书“伯仁唐公祠”。门的两边是麻石摒夹。祠堂的左边一个门楼,右边一个门楼,有一面照墙叫掩手。祠堂共有三进。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打开祠堂的正门,迎面是一道屏风,让人们看不到里边的东西。这道屏风平常是不打开的,只有在迎接贵人,或重大喜庆,才把它打开。祠堂的中进,有“肃静”“回避”的高脚牌,两边有“进士”“拔贡”“贡魁”“监生”等大牌。高有60公分左右,长有1.4到1.5米。中间是一道大屏风,上边大书“燕诒堂”三个大字。形成一个公堂模样。祠堂的后进供奉着祖先们的神位灵牌。逢年过节,婚姻嫁娶,人们就在这里祭祀祖先。 祠堂的左边一排七个门楼,每个门楼后是一条巷道。各巷的门楼都可以落下闸门,用锁锁上,以防备贼人强盗进来抢劫。到村头是一个大门楼,门上一块大麻石照镜,上书“三乐里”,这是进村的正门。凡结婚嫁娶,红白喜事,一律从这里进出。村的背后,是一个大树公园(即现在唐灿玲、唐灿明住屋的地方),村左边的大门楼外,又有一个太公园(现在唐灿辉住屋的地方)。 祠堂的右边是另一条村子,是赤封公的后人居住。整个村子有五条巷道,建有五个门楼,村前建造了一条围墙,高1.4——1.5米左右。村的左边,也就是靠近祠堂的一边,建造了一个大门楼,门上也是麻石照镜,门楼的左边有一个土祗公,旁边竖立一块石碑,上书“平阳里”。村子的后面,就是金楼村。在祠堂和“平阳里”之间,建有一些叫禾寮的屋子,以备农忙时放置稻谷,农闲时放置农具。 在“三乐里”村的左边,先祖宗礼公的后人赤祥、庆祥、利用、家祥公等人,又建造了一条新的村子。村子也有五条巷道,每条巷道建有门楼。这村叫“丰落庄”。 新中国成立后,“三乐里”改名“唐大围”,“平阳里”改名“唐北向”,“丰落庄”改名“唐上围”。 本来,长房乾阳公的后人是比较富有和兴旺的,听老一辈的人流传下来说,清朝时候,太平天国起义,头戴红巾,当时的老百姓叫他们为“红头贼”。一天,他们打进“三乐里”村,乾阳公的后代舍不得财产,不愿离村。而喜阳公的后代见势不妙,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跑个清光。结果,乾阳公的后代38人被抓,“红头贼”在村头的大榕树下(现在灿周的猪圈),把这38人全部杀掉,然后掠走金银财宝。所以,到今天乾阳公的后人显得人丁稀少,连族谱也难以含接上了。 雅文唐族的风俗习惯 唐家的风俗习惯,每年的大年初一,小孩子成群结队,到各家去拜年。他们一边走一边大声叫着:“恭喜,恭喜!”到了门前,大声说:“恭喜发财!”各家的主人就给小孩子每人一段甘蔗或是橘子什么的。大家讨个吉利,祈求今年风调雨顺、四季平安。 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几个村子合起来,组织一种活动叫“烧炮”,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都去“抢炮”。谁抢到了谁就得到头彩,大家一起去庆贺。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高声谈天说地、猜枚。呼呼喝喝,闹个不亦乐乎。 清明时节,外出打工的人都尽量回来,祠堂组织全村进行祭祀祖先的活动,祠堂里有太公田,外出回来的人,都尽自己的能力向祠堂捐献一点钱。大家去孔塘伯仁公墓地拜山扫墓,怀念先人。回来大家在祠堂里吃饭,说一些祖先们的奇闻逸事,历史掌故。让年轻一辈知道先人创业的艰辛,年轻人也从中得到一些宝贵的经验。也使祖先的故事一代一代承传下来。 农历五月,一年一度的龙舟节又到来。大家都去看赛龙舟。各村都组织龙舟队去参赛。我们唐屋寨也获得过一次奖品。是一面小旗,几十斤油炸豆腐。获得前三名的奖品相差都不大。 中秋节到了,外出的人大多回来了。一年一度的团圆。对于淳朴的乡民来说,是很看重的。我们村子附近都有组织唱南歌的习惯南歌又叫“禾楼歌”。唱的时候有一个擂主,其他喜欢唱的人都要先报名。然后一个一个轮着唱。如果要分输赢的话,就要一直唱下去,有时候唱到天亮,如果还是不服输,第二天晚上,第三天晚上还要唱,唱到分出输赢为止。一般设奖励前三名,也有奖励前两名的。 我们村还有旺龙的习惯。一般是五年一次。在祠堂的中进,用大米盘成一条龙,用鸡蛋做龙眼,用铜钱插在龙身上做龙鳞。龙口点上龙口灯。喃呒佬在做佛事。然后到各家去射土牛。各家在家的四角贴上用纸画的牛,喃呒佬用蘸着煤油点着火的箭去射,可以驱邪出外,祈求家宅平安。 每隔三年的十月初,又在祠堂门口做蘸。人们在祠堂门口扎上很多纸米。也就是用纸扎很多门神、大将军、高头大马,开路神祗等,应有尽有。请十多个喃呒佬在祠堂的中进做佛事,做足七天七夜。祈求村子人丁兴旺,财源广进。 每当祠堂后进供奉的神位灵牌排满,就做“万人园”。就是把很多的神位集中为一个。空出位置来。这佛事是没有确定时间的,十年二十年不定。每做一次,都是规模盛大。要请喃呒佬做几天的佛事。 村子里有人去世,隔几年后就会做“上台”这种佛事。但是大多数人家都等家里年老的双亲双双去世后才做,这当然是为了不耗费那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只有做了“上台”佛事,家里去世老人的神位才能放进祠堂里,享受全村人的供奉。否则只能放在家里供奉。是不能放进祠堂的。 |
族谱资料 | ||
【1304号谱】族谱资料(总84号) | ![]() |
![]() ![]() |
【1304号谱】族谱资料(总208号) | ![]() |
![]() ![]() |
【1304号谱】族谱资料(总292号) | ![]() |
![]() ![]() |
【1304号谱】族谱资料(总320号) | ![]() |
![]() ![]() |
【1304号谱】族谱资料(总456号) | ![]() |
![]() ![]() |
【1304号谱】族谱资料(总499号) | ![]() |
![]() ![]() |
【1304号谱】族谱资料(总541号) | ![]() |
![]() ![]() |